大连解放六十周年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总序
一个女报务员的日记
蚕花
路障
后窗
敬礼!妈妈
阵痛
除夕夜
干草
蓝天呼唤
年年相见处
夫妻粉
那一片泽地的芦草
无限乐观的错觉
空白地带
陈麦子你别发芽
石磨
秋歌
漩涡
七色潮
花季
台阶
老尤之侃(小小说二题)
八月
马凯的钥匙
谁能让我忘记(小小说二题)
后记
您的位置:首页地方文献大连优秀文艺作品
蚕花
作者:沙仁昌
    “怎么,来一辆车?难道你们想拉它个把月咋地?!”
    “嗬,好大的口气!我们这是载重几千斤的‘解放牌’,不是老牛车!”
    “嘻嘻!那谁不知道。难道你那‘解放牌’能装得下一座山?”
    “同志,请你不要开玩笑,我们这研究的是正事!你们高山大队每年摘多少茧我是知道的。”
    “知道?喂!我说你这个同志脑袋里怎么尽装的‘先验论’!请你还是亲临实地看看,让事实刷洗刷洗你那唯心精神吧!”
    ……
    厂领导让我负责收购高山大队的春茧,我打电话给高山大队了解了解茧情,没想到冒出个姑娘接电话,那声音又尖又脆,口气还真够厉害的。
    高山大队的养蚕情况,我还是了解一些的。这个大队虽然有上百亩柞林,因为大都是背山坡,春寒秋凉,每年只在朝阳的地方放几把蚕,还是十年九不收。虽然我已有三年没到高山大队了,但短短的三年,未必就有多大变化。不管怎么说,先去一辆车看看再说。



    汽车在山区公路上跑了两个多小时,就进入了高山大队的山口。这是个三面环山的村庄,东、南、西那高耸的大山背坡上,丛生着茂密的柞林,一眼望不到边。
    汽车驶进村口,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山脚下,搭着长长的一趟茧棚。茧棚里,笑语纷飞,老人和妇女们正在剥茧选茧,雪白的大茧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山坡上,那一片片过去从没有放过蚕的柞林里,歌声荡漾,闪动着姑娘们鲜艳的头巾;小伙子们正川流不息,把一担担还裹着绿叶的大蚕挑下山来……
    汽车在茧棚边还没停稳,我就心急地跳下车来。从茧堆上抓起两个大茧用手一捏,发出“咯嘣”“咯嘣”的声音。我不由得脱口喊到:“好茧!”
    “哈哈,这回你们该满意了吧!”随着那铜钟般的笑声,一只有力的大手握住了我,我这才发现老支书来到了面前。
    “嗬!真是奇迹!老支书,快给我说说你们怎样打7848胜蚕业翻身仗的!”我恨不得立刻把这个谜解开。
    “看把你心急的!提起咱今年的春蚕大丰收,话可就长了。……对!你还记得咱们的蚕花吗?”
    “蚕花?”提起这响亮的名字,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年前的一天:
    那是收购秋茧的季节,我来到了高山村。可怜这漫山遍野都是柞林的大队,才摘了几十个茧,还尽是薄茧。当天晚上,我参加了他们的社员大会。会上,有些人对养蚕失去了信心。蚕业组长——老蚕把势老诚叔站起来说:“这蚕,我看就甭放了吧!起早、贪黑,力没少出,到头来却赚了一堆蚕肉。正像有人说的,不如伐林烧窑,总不至于给集体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掌握现场的老支书紧皱了皱眉,还没张口,墙角霍地站起一个个子不高的姑娘,只见她两只亮闪闪的大眼睛逼视着老诚叔:“伐林烧窑?这是谁的主意?咱们大队有这么丰富的柞林资源,咱不千方百计养好蚕,为丝绸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反而主张伐林烧窑,破坏林业,这是走的什么大道?!大伯,您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困难和挫折,看不到有利条件;不能只顾增加集体收入,忘掉了革命的长远利益啊!”
    “啊?!你说什么?我光顾增加收入,忘掉了革命利益?好哇!你翅膀硬了!哼!养蚕可不是吃面条,我可不想再去浪费集体的人力物力了!谁有能耐谁干!”老诚叔脸红脖子粗,一甩烟袋离开会场了。
    “老支书,这蚕,咱一定要放!没人干,我干!我不信这么一座背山坡竟踩不出一条路来……”那姑娘圆圆的胖脸涨得通红,声音充满了坚毅。
    老支书的眉头舒展开来,屋子里立时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叹声:“好样的!”“像她爸爸,有股子硬气!”“不愧是文化大革命中锻炼出来的小闯将!”……
    “这姑娘叫什么名字?”我禁不住问一位大嫂。
    “蚕花。老诚叔的远房侄女,烈士的女儿。去年高中毕业回乡以后,干什么都泼泼辣辣,只要她认定是错误的东西,不管是谁她都敢批评……”这位大嫂亲切地向我介绍说。
    “她啊,可有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儿啦。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是她带领我们二十名同学,首先冲破学校当权派的阻挠,打起战旗,背起行李,跋山涉水,来到北京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回校后,她又带领全校师生造了县里走资派的反……”旁边的一个快嘴姑娘抢着说。
    散会后,老支书拉着我说:“走,到老诚叔家坐会儿去。”刚走到老诚叔家的窗前,没想到屋里传出蚕花的声音:“大伯,您还记得我爸爸是怎么牺牲的?”
    “怎么不记得,那还能忘么……”老诚叔的话还没说完,屋子里又传出一位老大娘的声音:“已经二十六年了,就是你妈怀揣你的那个冬天的一个晚上,你爸和你大伯给南山的游击队送粮,没想到刚走到半山腰,就被清剿队发现了。你爸爸把肩上的粮食往你大伯怀里一塞,转身就往另一个方向跑去,急得你大伯想喊又不敢喊。你爸特意把柞树枝子弄得哗啦哗啦响,把敌人引了过去。你大伯只得含着眼泪扛起两袋粮食向山顶跑过去。没走多远,就听到了一阵枪声……”
    屋子里传出“叭哒”“叭哒”的抽烟声。一段沉寂以后,又响起蚕花的悲愤声:“大伯,那时候,我爸爸和您,为了支援革命,连死都不怕,难道今天受了点挫折就怕了吗?我知道,今年蚕业遭灾你心里难过。可我们不要忘了,阶级敌人就在这时要趁机钻空子,资本主义思想就在这时容易抬头。国家号召我们大力发展养蚕事业,有人却在背地里散布什么‘伐木烧炭,增加收入’,这不是革命和倒退的一场战斗么!越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咱越要站稳立场,不忘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斗争,坚持前进啊!……”蚕花越说越激动,那声音像山泉敲打山石,字字敲在人的心坎上:“大伯,自从爸爸牺牲,您和伯母待我比自己的孩子还亲,特别在我回乡以后,您手把手教我犁地、种田,还常常教育我要扎根山村干革命,这些,我永远忘不了。今天在会上,我口气是重些,可是在路线问题上,咱不能感情用事,忘记原则呀!大伯,我相信,只要您把丰富的经验总结一下,我们一定能踩出一条路来。”
    屋子里又沉寂下来。老支书拉了我一把,我会意地点了点头,和老支书离开了老诚叔的家门。
    ……
    “老支书,您看山顶‘试验田’这茧还可作种吧?”一个姑娘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一个敦敦实实的姑娘头顶蚕筐站在我们前面。
    “嗬!质粒还不错呢,看来咱的‘傲风霜’可以在山顶经风雨见世面了。怎么?那小‘试验田’摘了一筐茧?”老支书从姑娘的筐里抓了把茧看了看。
    “这是雌茧,还有一筐雄茧呢。”姑娘把筐放下来说。
    “怎么还有雌茧、雄茧?”我不明白他们的话。
    “哈哈,这是蚕花的新发现!你看,这筐茧又圆又小,这是雌茧,雄茧是又大又长。掌握了这个秘密,留种时就不担心雄蛾雌蛾数量不适当了!嗬,我忘记介绍了,蚕花,这是绸厂老李。”老支书突然记起了我。
    “蚕花!”我禁不住仔细地打量着前面的姑娘,只见她比三年前结实多了,那黑里透红的圆脸上的两只大眼睛,闪着智慧的光。要不是老支书介绍,我还真有点认不出来呢。
    “欢迎你,老李!噢——?到底来了一辆车?”蚕花瞟了眼停在一边的汽车,不满意地问。我的脸禁不住“呼”地一下热起来,想起了早晨打电话的事。
    “怎么样?‘你们每年摘多少茧我是知道的!’”她学着我的口气,把每个字都拖得老长:“嘻嘻,你是‘不碰南墙不回头’啊!”
     嗬!好厉害的姑娘,她那张嘴就像把刀子,专向人痛处戳。我正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才好,山坡上传来一个姑娘的喊声:“队——长——!你看咱选的这些种行不?”
    “嗳!就去!”蚕花答应一声,向我调皮地一笑,顶起蚕筐跑了。
    “蚕花,队长?”我不解地问老支书。
    “噢——,蚕花去年春天就入了党,现在是咱大队的党支部委员,生产队副业队长。关于蚕花的故事,晚饭后咱再唠吧。我也上去看看。”老支书说着,也拽起个蚕筐朝山上奔去。



    晚饭后,老支书给我讲了这样几个故事:
    蚕花放蚕的第一年,就大胆建议在过去从没放过蚕的背阴坡上放蚕。由于春迟秋早,春天蚁蚕受了寒风吹,又加上阳光不足,不到十天就死光了。但是,蚕花并没有灰心,在党支部的支持下,她又继续试验了秋蚕。因为他们不断总结经验,辛勤地管理,小蚕长得很好。不料,在柞蚕吐丝的时节,突然来了一场大霜冻,一条条金黄色的大蚕全都冻死了!随着试验的失败,一些风言风语又刮出来了:“背阴坡放蚕,这是亘古未有的事,哪里会成功!”“黄毛丫头搞试验,简直是胡闹!”……
    在挫折和打击面前,蚕花怎样呢?霜冻的第二天傍晚,老书记去找蚕花,蚕花没在家。老书记又往村头走去,他远远地望见一个人站在山坡蚕场。走近一看,正是蚕花,一只手拿着两只大蚕,另一只手拿着两个大茧在出神。“老支书,您看,为什么这两个茧作茧早呢?”蚕花见老支书走来,将手里的两个大茧递给老支书。
    “这说明这两个茧的蚕期短,成熟早,所以作茧也就早呗!”老支书接过两个茧捏了捏,还挺成哩。
    “那,我们能不能培育一种早熟品种,生长期短,作茧早,躲过霜期?”蚕花那还挂着泪痕的大眼睛闪了一下,睁得更大了。
    “好哇!应当把你的大胆想法到实践中验证一下,实践出真知么!”老支书的眼睛也闪亮了。他心里的担心和过虑一扫而空。“对!年轻人就应当这样,不怕挫折,不怕困难,敢于从失败中找出教训和经验来!”老支书说着,递给蚕花一个纸包。
    “《实践论》!”蚕花打开纸包,看着这本崭新的书,激动地说:“我一定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在实践中学会革命和生产的本领。”……
    第二年春天,蚕花和几个下乡女知青干脆把行李搬到山上的窝棚里。从春蚕收蚁上山到秋茧下山,人们常常可以在风雨交加的黎明和寒风刺骨的夜晚,看到蚕花她们来往于悬崖陡壁,奔波在山巅涧旁。老支书送给她的书,她总是带在身边,经常和老蚕农、青年战友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

     终于,一种早熟品种培育成功了!这种蚕可以比普通的柞蚕提前十几天作茧。蚕民们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傲风霜”! “这姑娘就是这样,不成功不罢休!”老支书讲到这,停了会儿,又说:“就拿今年春天来说吧,蚕花为了充分利用背阴坡的蚕场,又使用了‘育苗’、‘插秧’的办法……”
    “什么叫‘育苗’‘插秧’?”我奇怪地打断老支书的叙述。
“哈哈,这也是蚕花的新点子!你知道,咱那背阴坡的柞树,春天抽叶要比朝阳坡的晚几天,往往朝阳坡的柞林已经换上了春装,背阴坡的柞林还在冰雪中。蚕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水稻插秧的办法,春天,先在朝阳窝风的蚕场放养,这时蚕小,吃食少,可把准备往背坡放的蚁蚕也都放在这里——这叫‘育苗’;待小蚕快眠头眠时,食量增大了,这时背坡的柞林也吐芽抽叶了,再把小蚕移到背坡去——这叫‘插秧’!”
    “蚕花可真能出点子!”我赞叹道。
    “这办法好倒是好,就是得花力气!今年‘插秧’季节,蚕花她们硬是五天五夜没合眼哪!一天夜间,蚕花一不小心,摔到崖下,扭伤了胳臂,可她一声没哼,直到三天以后把蚕全部移完,一位大嫂才发现她的胳臂肿得有碗口粗……”
    听到这,不知怎么,我突然想起了老诚叔:“嗳——,现在蚕花和老诚叔的关系咋样了?”
    “老诚叔?咱再到老诚叔家看看,蚕花保险在那儿。”老支书笑着对我说。



    老诚叔家的西间屋里,电灯闪着耀眼的光芒,那炽白的灯光透过窗户,在院子里射出老远。来到窗前,我不由得像三年前一样,又轻轻地停住了脚步,想不到屋里没有说话声,只有“哗啦啦”秋风拂叶般的响声。我透过玻璃窗往屋里一看,只见屋梁上挂着一串串大茧,蚕花和老诚叔正把耳朵俯在大茧上,聚精会神地听着什么。
    “大伯,按理说该见蛾了吧!”蚕花的声音。“别急,今晚保险出蛾。”老诚叔满有把握的声音。“大伯,这茬茧您看放在哪儿合适?”蚕花问。“你不是想把它放在‘迎风口’那块蚕场作试验吗?我看咱就大胆实践吧,咱要用夺取大丰收的实际行动回击林彪一伙对大好形势的污蔑!”老诚叔笑着答……
    “瞧你们爷俩那个高兴劲!窗外停了两个大活人都不知道!”老支书说着,一把拉我闯进了屋里。
    “哟,既然来了为啥不进屋?”蚕花朗声笑着说。
    “怎么刚摘茧就出蛾?!”我奇怪地问。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