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的大连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媒体上的大连列表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媒体上的大连内容
来    源: 金融时报
标    题: 筚路蓝缕 光耀山海 回眸大连的红色金融路
日    期: 2021-12-10
作    者: 李南妮
大连红色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抗战胜利后,党领导大连金融业不畏险阻、艰苦创业、开拓新局,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实行币制改革促进流通、吸存放贷支持解放战争军需和解放区及大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可歌可泣、光耀山海的壮丽史诗,对日后大连经济建设和金融事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回眸大连半个世纪的屈辱殖民统治史和百年沧桑巨变,铭记这段红色金融探索史、奋斗史和奉献史,对于今天的我们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废墟上成长起来的红色金融从被殖民走向解放,党领导大连构建新的金融体系,接管敌伪银行、加强领导管理,支持工业生产大发展、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从1895年至1945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连先后被沙俄、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三次沦为殖民地,受到了极其残酷的殖民统治、经济掠夺、文化奴役,这座城市饱经风霜,金融业几度兴衰。1945年抗战胜利,8月22日,苏军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9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制定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并对大连提出了"抢形势、搭架子"方针政策。10月至11月,大连市委(地下)、市政府成立,开始建立党领导的新经济金融体系、粉碎国民党接收大连的阴谋,在殖民统治的废墟之上,红色金融在逆境中生存。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大连正式归属人民政府领导,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在党的领导下迈开了新的前进步伐。

在党的领导下,1945年11月,大连市财政局接收了日伪3个金融组合和2个无尽会社,12月接管了16家敌伪银行,成立大连中国工业、农业、商业3家地方银行。1946年合并为大连银行,1947年更名为关东银行。1950年6月,关东银行总行并入东北银行,更名为东北银行旅大分行,结束了地方性银行的历史使命。1951年4月,东北银行旅大分行改称中国人民银行旅大分行。

由于大连工业基础雄厚,并储有大量军械、弹药、汽油和布匹等军用物资,在解放战争中,中共旅大地委提出"巩固旅大战略要地,建设我党隐蔽后方,发展生产、安定民生、支援前线"的战略总方针,并领导大连人民开展生产自救、军工生产、海外贸易服务,有力支援了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1947年10月,大连建新公司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共研制并生产炮弹54余万发、引信80余万枚、雷管24万只、迫击炮1400多门、弹体钢3000多吨、无烟火药450吨,全部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当年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在总结淮海战役胜利原因时指出:"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制造的大炮弹。"同时,关东银行积极支持建新公司资金需求和关东贸易采购物资,据记载,仅1948年上半年就分别为其贷款1亿元和5.9亿元,约占关东银行贷款余额的9%和40%。

从解放走向复苏,党领导大连金融业不断改革信贷管理制度,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快速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1945年底,在国民党海陆封锁中,政治形势不明朗,吸收存款困难很大,但在党的领导下,3家银行发动全体职工克服困难筹集资金。1949年6月,发布《经建储蓄办法》,动员全市人民"节约储蓄,投向生产"。1950年7月,提出以现金、结算、信贷为三大中心的新业务方针,改变资金的生产供给制,实行信贷制。1953—1957年,通过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开办定额有奖储蓄等方式,积极吸收存款,支持发展经济。到1957年年末,全市银行存款余额1.27亿元。

在此期间,党领导大连金融业不断改革信贷管理制度,拓宽业务领域。发放国营工业短期贷款支持国营企业扩大生产,贷款支持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解决私营工商企业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困难,促进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信用社帮助农民扩大生产,打击高利贷,解决农民生活困难;在遭遇自然灾害的特殊年份,折半回收尾欠农贷,减轻农民负担。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东北银行总行提出"取消商业信用、信用集中于银行,改变资金供给制,实行信贷制"的方针政策,银行在信贷资金管理上强调计划性,专款专用、按期收回。1951年5月,建立第一个农村信用部,年末发展到19个,及时发放支农贷款,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终结货币混乱的金融市场

今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策划的大型融媒体报道《红色金融路》播出第32集,带人们走进了通过货币改革稳定金融市场的关东银行。

1945年8月22日,大连全面解放。作为当时东北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口,旅大地区肩负起搜集、生产物资,支援前线的重任。而当时多国货币混乱的金融市场导致当地生产全线停滞,统一货币、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生产是当务之急。

大连市中山广场,是大连市最繁华的中央商务区,整个广场周边的建筑大多数都是上世纪初建造的。在1945年以前整个广场周边总共有9栋建筑,其中4栋都是金融机构。在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大连市政府对敌伪银行的接收工作,就在这些大楼里展开。

1945年12月8日,大连市政府接管了包括横滨正金银行在内的16家银行。在横滨正金银行的旧址里,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金库大门。12月28日接收完成,大连人民政府接收的16家日伪银行里面,总计22.55亿元。

12月28日,大连市政府还组建了中国工业、中国农业、中国商业3家大连地方性银行,将接收来的银行业务合并到这3家银行。到了1946年7月1日,这3家银行正式合并,成立大连银行,规定苏联军用票、伪满洲币、朝鲜币3种货币等值同价,准予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有效遏止了金融黑市的活动。1947年4月20日,大连银行改称为关东银行。

大连档案馆副馆长蒋耀辉介绍说:"关东银行的旧址建于1922年,成立以后,对打击金融黑市起了很大的作用。当年大连(关东)银行发行的公债就达1.6亿元,对大连的经济社会发展,包括农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大连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海陆交通要冲,当时是联结东北与山东的重要节点,战略地位突出。此时,国民党也开始加大接收大连的步伐。1947年国民党"视察团"携带了大量的苏军货币,打算在大连抢购物资,扰乱金融市场。苏军和关东公署早有准备,对全区的苏联红军票、伪满洲币上加贴印花,规定只有贴上印花的钱才能使用。

在此背景下,从多货币流通到统一货币,党领导大连金融业先后三次推行币制改革,使大连币制逐步与全国统一,有效稳定了物价、缓解了通胀、发展了生产、改善了民生。

根据关东公署要求,所有货币登记和加贴印花必须在5月23日至27日间完成,逾期一律作废。当时的《大连日报》就曾经刊登过这样的消息:钞票盖章今日结束,快去登记,不要拖延。

五天内快速完成的第一次货币改革,成功地阻止了国民党统治区苏军票和伪满币的流入。当时,国民党视察团到达旅顺,他们携带了大量苏军货币,但自己也万万没想到,套购大连物资的计划落了空,就连衣食住行都陷入了困境。

1947年6月12日,国民党考察团一无所获地乘船离开大连。当时的大连也成为了国民党政府在东北地区唯一未建立政权的大城市。据统计,"货币加贴票"总兑换人数890631人,占总人口的95.7%。经关东银行收回的无印币30亿元左右,市面流通的货币缩减了近1/3,大连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资料显示,第一次币制改革,关东银行发行关东币,作为大连地方本位币,建立了地方统一货币体制,收回旧币54亿元,银行存款12亿元,发行新币37亿元。此次币改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缩减30%,物价降低20%。

经过加期印花,第一次货币改革,虽然有效恢复经济生产,但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货币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只有从苏军手中接过货币发行权,发行属于自己的货币,才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控制。

1948年11月14日,大连市进行了第二次货币改革,由关东银行发行"关东币"。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行长关守科表示,当初发行银行券(关东币)是发行了37亿元,收回当初的红军票是54亿元,这样减少了市场流通17亿元。二次币改,最后达到实现了旅大地区货币的统一和金融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二次币制改革,通过发行关东币,大连地区的物价下降了20%到25%,从此大连地区形成了以关东币为流通货币的格局。此次币改后,五金、电料、工业品等物资价格与东北等地涨平,市场物价进一步稳定,同时又扩大了流通市场。

1950年5月,关东银行由东北银行接管,改为东北银行旅大分行,继续营业。而大连解放初期,由关东银行主导的两次货币改革,不但稳定了货币市场,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还对金融有效管理和运行的经验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之后解放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大连第三次币制改革则是在1951年4月,将东北币兑换成人民币,大连金融业成为新中国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此次币改后,共兑回东北币1.24万亿元,兑出人民币1307亿元(第一套人民币),有力支援了东北建设和抗美援朝,大连工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末,大连市场货币流通量为3226亿元,为1951年4月的2.5倍。


传承红色基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大连红色金融改革发展、服务大局、福祉百姓的生动经验,并将其转化应用至履职实践,走好新时代基层央行"赶考路"。

"大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改革实践的先行之地,有着丰富的红色金融文化禀赋与历史研究价值。"关守科说。自2021年以来,大连市金融学会深挖大连红色金融历史资源,与央视节目组共同完成《红色金融路》专题纪录片在大连地区的拍摄工作,开展了红色金融史征文活动,得到了大连市各金融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与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与支持。

传承大连金融红色基因,必须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推动金融回归本源。积极运用新发展理念,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上持续发力,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攻坚克难,在金融改革创新中开拓进取,为区域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连金融人深刻认识到:要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使命,继续秉承为民服务思想,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切实做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增福祉,党的金融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基业长青。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