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的大连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媒体上的大连列表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媒体上的大连内容
来    源: 检察日报
标    题: 办理一个案件实现两个效果——走进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
日    期: 2018-08-02
作    者: 崔晓丽 刘键 徐爽
院情小贴士

●建院时间:1993年1月●干警人数:现有干警41人,其中硕士19名、博士1名,40岁以下干警15人●最高荣誉: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关于“神州第一开发区”检察院,最初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1984年至1986年,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国务院批准成立了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市金县大孤山乡马桥子村被第一个选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神州第一开发区”)由此而来。新区已立,司法保障自然不可或缺。1986年10月,大连市检察院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处暨检察院筹备组,并从各区县抽调4名骨干检察官前去办公,后经过六年多的筹备,于1993年正式建院。

“建院之初,审理的多是一些诸如盗窃的小案件,但正是在小案件中慢慢和群众建立了联系。通过打击犯罪,让开发区的治安环境得到提升,逐渐吸引企业来投资。”今年76岁的陈学武是最初的4位检察官之一,也是建院后的第一任检察长。在他看来,建院伊始,办理一个案件实现两个成效的理念——即服务于人民的同时为开发区的投资环境作出法治保障,就已贯穿于检察工作全过程,融入到每一个检察人的血脉之中。

“要是没有检察院,我们的钱就真的回不来了,开发区也会在我们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进城务工的老郑对该院公诉处检察官邵磊说道。

2013年,开发区检察院收到一起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劳动黑中介案。公安机关移送的卷宗显示,该案涉案金额为6万余元,被害人达100余人。但在反复阅卷时,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笔记本引起了邵磊和同事王鑫的注意,“这些本子上记着一些人的姓名、身份证号、金额,但是这些人名并没有出现在已报案的被害人中,会不会是被遗漏的被害人呢?”带着这些疑惑,邵磊和王鑫仔细核对账本后发现,该案至少还有上千个被害人和上百万元的记录收款额不在公安机关查证范围内,且有重要的犯罪嫌疑人仍在逃。对于这个重大发现,两名检察官立刻向公安机关出具了详细的补充侦查提纲。最终,案件起诉金额确定为130余万元,被害人数确定为2000余人,在逃人员也被抓获归案。

“案子结束后,大连市检察院给我和王鑫记了三等功。”邵磊告诉记者,那是他到检察院工作的第二年,被表扬固然让人开心,但是能让盘踞在开发区多年的劳动黑中介团伙被连根拔起,让务工者感觉到开发区的法治环境能够保障他们的权益,更令人激动。

“打击犯罪的同时,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让投资者、创业者对开发区的法治环境充满信心。”同为公诉处检察官的岳淑豹告诉记者,开发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生产、销售注水牛肉案时发现,由于对注水牛肉销售金额采取不区分牛身体部位计算的方法,导致犯罪嫌疑人违法所得虚高,无形中提高了法定刑幅度。“牛肉、牛下水、牛蹄各部分的价格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认定为牛肉的价格。”岳淑豹说,通过侦查实验,最终认定的犯罪金额减少了20万元左右,实现了打击犯罪与维护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相统一。

“开发区检察院伴随着开发区而来,如今当年的小渔村高楼林立,检察院的办公条件也在改变,但是检察院服务于民、为投资环境提供法治保障的初心不会变。”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开检人”将一如既往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让人民满意,让外来投资者、务工者放心。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