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的大连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媒体上的大连列表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媒体上的大连内容
来    源: 辽宁日报
标    题: 省档案馆保存的“护照”曝出耻辱事111年前沈阳人去大连需办签证
日    期: 2018-08-02
作    者:
1907年,清朝官员前往旅顺大连时使用过的护照。

1907年,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开具的批条。

人物 RENWU

张延风

现任辽宁省档案局(馆)技术保护处副处长。在《辽宁日报》《辽沈晚报》《今日辽宁》《兰台世界》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本报记者/郭 平

  核心提示

  省档案馆研究人员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一份重要文件,是100多年前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给清朝外交官员签发的护照,特殊之处在于,清朝官员去的地方是旅顺大连。

  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通行,却需要得到日本殖民当局的批准,这种耻辱我们应该牢记,这也是日本侵略大连的有力罪证。日本侵略者在旅顺大连地区还采取了军事、行政以及殖民教育等多种手段,将大连打造成“国中之国”。

  史记 SHIJI

  辽东半岛

  列强眼里的“肥肉”

  省档案馆工作人员张延风告诉记者:“大连地区100多年前被称为‘关东州’,完全是殖民侵略的结果。”

  清朝以前很长时间里,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人烟稀少,只有一个叫“青泥洼”的小渔村。1880年开始,清朝在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建设海军基地,历时十余年完工,当时号称“东亚第一军港”。

  旅顺军港优越的地理位置、相对完善的船坞和军事防御设施立即吸引当时世界列强的注意。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一卖国条约把辽东半岛割让给了日本。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对旅顺这块嘴边肥肉的旁落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德、法两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出面“干涉还辽”,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当时,羽翼未丰的日本不得不暂时退让,但还是胁迫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旅顺。

  之后,沙俄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续订旅大租地条约》,于1898年强租旅顺、大连,并在旅顺建立了一个军政合一的殖民政权——军政部,开始对“租借地”旅顺进行殖民统治。

  1899年,沙俄又单方面将旅大“租借地”定名为“关东州”,并将旅顺、大连市区、金州区、普兰店和瓦房店的一部分强行划入“关东州”内。

  为争夺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殖民特权,1904年,后起殖民者日本与老牌殖民帝国沙俄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在中国领土上爆发的战争以沙俄惨败收场,日本通过《朴次茅斯条约》成为这一地区的新殖民者。这个不平等条约将旅顺口、大连及附近的领土和领海的租借权及与它有关的一切权利和财产转让给日本。

  此后日本又强迫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强迫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承认日本从沙俄手里接收的特权,代替沙俄实行殖民统治,将这一地区继续沿用“关东州”名称。此后,大连地区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时间长达40年,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战败投降。

  百年前,清朝官员去大连需要办“签证”

  随着出国旅行越来越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熟悉并且经常使用护照,这是一种由国家机关颁发给公民的身份证明,用于在别国的口岸间通行。但在100多年前,中国人去大连却也需要办“护照”和“签证”。

  省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清朝遗留的档案时,发现了两份密切相关的文件,其中之一是护照,另一份为100多年前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签发的批条。省档案馆技术保护处副处长张延风说:“这两份文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告诉我们,100多年前,即使中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前往旅顺大连地区也得携带身份证明,必须得到日本殖民当局的批准,因而这两份文件成为日本侵略者妄图瓜分中国的铁证。”

  省档案馆收藏的这份护照与现在的护照不仅样式有很大区别,而且填注的内容也大不相同。

  从省档案馆收藏的护照样式看,当年在官用的宣纸上,事先印好 “护照”二字,上面有两角抹斜的蓝色方形边框,方框四周饰有二龙戏珠图案和云纹,当中的“右照给×××执此”及“光绪×年×月×日”“限×××日缴销”也是在制作空白护照时印的。可见清末的护照是印刷好的具有固定程式的空白文书,领用护照时,于空白处填写具体内容。

  这份护照后来填写的内容,是使用工整的楷书,黑色墨迹,护照签发人的位置使用的是事先刻好的戳子,为“钦命二品衔赏戴花翎署理奉天交涉使司交涉使陶”,护照签发日期为清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907年。从这个时间来判断,当年在这个职位上的是清末的重要外交官员陶大钧。护照上,按清朝官府下行文书制度“画朱”,即关键位置用红笔进行圈点、用印制度齐年盖月,还钤有发照衙署印章“奉天省交涉司关防”,左侧有墨书“销”字。 

  从上述情形看,这是标准的清代官府缴销用过的一份执照文书,堪为百余年前留下来的证件类文物。

  护照写道:“发给护照事。照得本司派委李委员春荣,随带行李仆从同通译木村好太郎,会同提学司派委戴绅裕忱前往旅顺大连金州等处,调查教育风俗情形,请发护照。等情。合行给发护照。为此,照仰经过地方官及关吏人等知悉,一俟李委员等调查过境,验照放行,勿许留难阻滞。该委员等亦不得夹带违禁货物……”

  记者了解到,清末奉天省长公署交涉司主要负责外交事务,交涉司官员前往奉天省区域的旅顺大连等地公干需要办理一份护照。护照本身根据晚清时期的有关规定,除了注明有一名日本人随行外,也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就是命令所到之处的地方官吏验照放行,不得为难阻拦,并提醒持照人不得携带违禁物品。

  但是引发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份清朝官府护照文书上却盖有当年日本殖民机构关东都督府所属机关的“大连民政署印”,同时还发现了附着的一张批条,来自当时的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

  这张批条上面开列了李春荣一行的人数、随带物品之后,写了“沿途帝国诸官宪”“相当便宜相与”等。印记及批条显然是对护照的批准使用,相当于签证之类的批条。也就是说,没有日本殖民者的准许,李春荣一行人等不会被放行,他们也根本去不了旅顺大连。中国的官员在自己的领土上,持自己政府下发的凭证文书也不能自由往来,还需日本殖民者签批才行。

  张延风说,这是因为旅顺、大连在上个世纪初被日本殖民强占,归属于所谓的“关东州”,这两份文件便给人们留下了当年日本侵略者意图瓜分中国的实物证明。

  日本侵略者不断强化军事存在

  “清廷官员到‘关东州’办理公务需要得到日本方面的批准,这种通关方式能够存在,实际上是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军事存在为后盾。”张延风说。这不禁让人想起在历史图片和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的平端上了刺刀的大枪,牵着狼狗,凶巴巴守在路口的日本兵。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就在旅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旅顺大屠杀。日本再次进入这里,取得“关东州”殖民统治权后,继续强化军事存在。他们首先建立的军事机构是军管署,负责处理日军与清政府地方官民之间的军政事宜,用以保证日本军队作战时的宿营、休整、物资转运、征用民夫等任务。此后,日本侵略者在“关东州”先后成立满洲军总司令部、辽东守备司令部、关东都督府,无论其建制和名称怎样变化,都是军政一体的殖民统治机构。

  1919年,日本对“关东州”的殖民统治实行军政分开,成立了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沿大连至长春的南满铁路布置大量兵力,臭名昭着的关东军充当了“九一八”事变的急先锋。当时,日本驻扎在“关东州”的军事机构除关东军司令部、师团、旅团、守备队司令部外,还有关东军所辖的旅顺要塞司令部、旅顺重炮大队、关东宪兵队本部、关东军陆军仓库、陆军运输大连支部、医院、监狱等。

  伴随着这些军事机构的建立,日本侵略者在“关东州”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工程和军火工厂。在修建机场、营房、仓库、医院等军事工程时,日本殖民统治者从“关东州”和其他地区抓来大批中国劳工。这些中国劳工每天从事12小时至16小时的繁重劳动,而只能吃到几两粮食,高强度的劳动加上吃不饱,很多人骨瘦如柴。劳工们住的工棚被称为“红房子”,冬天冷,夏天热,蚊蝇成群。劳工们稍有不满,就会遭到监工的毒打。在这样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不少人病死、饿死。

  据统计,“修建金州老爷庙机场等军事设施抓来中国劳工1.6万多人,有7000人惨死;修建陆军医院时抓来中国劳工1万多人,有8000多人丧命”。直至今天,龙王庙“万人坑”还掩埋着中国劳工的白骨,累累白骨揭露了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侵略罪行。

  侵略者挖空心思打造“国中之国”

  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了辽东半岛的权益后并不满足。为了永久占领大连地区,他们采取了各种卑劣的手段延长租借年限,引诱和强迫袁世凯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非法将“关东州”的租期延长到99年。他们还将原来的租借地非法向外扩展260平方公里,并在绘制地图时,将“关东州”、朝鲜、中国台湾和日本本土都绘制成统一的颜色,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永远占领大连地区的阴谋。

  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也加紧对“关东州”中国居民进行奴化教育。他们对长期居住在“关东州”的中国人强制登记,划定了所谓的“关东州人”的资格,即有祖坟在“关东州”,有不动产并连续居住5年以上等,还将具有这样资格的中国人视为日本领土的“州民”,强制登记后,一律改称为“关东州人”,其目的就是妄图逐步把“关东州”纳入日本版图。

  日本殖民者进入“关东州”后,还先后多次发布通令,推行殖民奴化教育。

  最早的通令由日本侵略军辽东守备军行政长官神尾光臣发出,他代表殖民者强令“关东州”的中小学“增加日本语课……聘用的教师必须是日本人,并要征得日军司令官的同意”。

  1906年,日本殖民机构关东都督府建立后,所属“关东州民政署”颁布《关东州公学堂规则》,其第一条规定:“公学堂向中国人子弟讲授日语,进行德育,并传授日常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办学宗旨”。1910年2月,金州民政署发布的《布告》中说:“我日本在关东守其土,治其民,就必须大力兴办学校,教育百姓……”1911年3月,殖民统治者关东都督府都督在学事咨询会议上又说:“公学堂的教育除须遵从法令授以普通知识外,应特别注重日语的教授,以开导一般土人,浴被我们德泽,信赖我国施政”,暴露出其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中国老百姓老老实实地受其统治和奴役。

  为了强化奴化教育,日本殖民者大肆篡改教科书。1914年,日本成立了关东都督府教科书编纂委员会,它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公学堂的修身和语文教材。这个教科书编纂委员会盗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课本,把其中有关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中国古代英雄抗击外族入侵内容的课文全部删掉,硬塞进去他们需要的文章,然后,把这本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汉语课本再次盗用商务印书馆名义出版。

  此书出版后,遭到当时大连学生、家长和各界人士抵制,但是在日本殖民当局高压下仍被强制使用。1922年,关东厅与满铁联合成立了“南满洲教育会教科书编辑部”,用6年时间完成初等一年级到高等二年级全套教科书的篡改。随着日本在中国侵略范围的扩大,这种教科书扩散到东北各地、华北及日本在中国的其他占领区,成为日本侵略者在教育体系中的帮凶。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