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振兴东北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振兴东北
文章标题: 未来15年,哈尔滨这样布局
作者: 李赫
来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省份: 黑龙江
日期: 2021-07-07
所属类别: 新闻报道
文章出处: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7月6日,记者从哈尔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哈尔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已编制完成,目前向公众征询意见。《规划》涵盖哈尔滨生态、城镇空间布局、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中心城区布局、水资源和林草资源重点保护等诸多领域。
  5万余平方公里内
  打造“北方门户”“冰城乐都”
  《规划》范围包括哈尔滨市级行政辖区内全部国土空间,共5.31万平方公里。本轮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近至2025年,愿景展望至2050年。目标将哈尔滨打造成富裕文明、安定和谐、令人向往的“北方门户、冰城乐都”。哈尔滨市发展定位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基地、粮食生产及绿色农业产品深加工基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世界冰雪文化旅游体育名城。
  依据《规划》,2025年,哈尔滨城市生态管控、耕地保护扎实有效;哈尔滨都市圈格局初步构建;冰雪魅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民生短板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2035年,哈尔滨生态屏障更加牢固,黑土地保护水平大幅提升,国土空间更加安全韧性;哈尔滨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更强;全域魅力格局更加彰显;寒地人居环境品质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宜居幸福。
  人口规模达1180万
  以水定城建设寒地宜居城市
  哈尔滨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要求,预计在2035年,哈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180万,城镇化率达到78%。哈尔滨围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东北森林带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松花江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保护好黑土地这个“大熊猫”,打造保障国家粮食的“压舱石”;培育国际化、高能级的功能平台,引领城市群高位合作,辐射带动省域发展;擦亮哈尔滨“冰雪名城”“魅力江城”“文化名城”三大名片,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补齐基础服务欠账,强化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务供给,因地制宜塑造寒地系统、敞开空间和特色空间,建设寒地宜居城市。
  “一核三圈多点”
  构建都市圈空间结构
  《规划》提出,在区域协同发展、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和重要控制线基础上,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更深度融入“四条丝路”开发大格局,聚焦“三深+两新”科学领域,优质化提升“飞地经济”,探索发展“反向飞地经济”,加强创新热点地区的创新协作,加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协调,共建产业和开放合作大通道,共建世界级冰雪旅游胜地和世界级魅力休闲区体系。
  以哈尔滨主城区为中心,构建“一核三圈多点”都市圈空间结构,建设5片城镇型功能协作区和3片生态功能协作区,推动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以城区为定点打造50公里通勤圈,向外辐射150公里打造功能圈,向周边县(市)打造200至500公里辐射圈,同时面向东欧、俄罗斯、日韩、国内方向扩大辐射面积。
  “两屏三区多廊多点”
  构建生态空间格局
  依据《规划》,哈市将根据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系统保护、空间特色塑造三个方面,构建“两屏三区多廊多点”的生态空间格局。“两屏”即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两大生态屏障;“三区”即松嫩平原农田生态区、低山丘陵生态区、三江平原农田生态区;“多廊”即松花江及其14个直流生态廊道和2条生物迁徏通道;“多点”即多个生态格局。
  在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加强3片重要生态区、16条重要生态廊道和59处自然保护地保护,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地空间,根据功能定位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管控。根据江河、湿地、沃野、缓丘塑造全域风貌格局,打造城景融合生态景观区、江滩沃野生态景观区、缓丘森林生态景观区。
  “一环一带两区多点”
  打造农业空间布局
  依据《规划》,在耕地保护、农业空间布局、乡村振兴基础上,哈市将落实“两区”划定任务,“三位一体”保护好黑土耕地。实行分类施策、综合治理,实现黑土地保护全面覆盖。
  打造“一环一带两区多点”的农业空间布局。“一环”:都市农产品加工及休闲农业发展环;河谷优质水稻种植带;平原规模农业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多点”: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
  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和乡村全面振兴。市域村庄根据搬迁撤并、城郊融合、聚集提升和特色保护实现差异化发展,以此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引导促进村庄功能布局完善、民生配套提升。
  “一核七廊多点”
  构建城镇空间新格局
  《规划》提出,哈市将以“一圈两区”为基础,构建市域“一核七廊多点”城镇空间格局。“一核”:哈尔滨城区(中心城区、阿城组团、双城组团);“七廊”:哈大齐、哈长、哈牡、哈佳、哈黑、哈吉、哈松发展走廊;“多点”:多个城镇节点,包括县域中心城镇、重点镇和一般镇。
  哈尔滨打造“一核一圈多平台”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千亿制造极,包括哈尔滨经开区、高新区、利民经开区;“一圈”:都市区先进制造协作圈,培育形成9个超百亿级园区;“多平台”:打造7个特色产业基地。
  围绕全年龄段人口的居住、就业、游憩、出行、学习、康养等全面发展的生活需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完善城乡生活圈。
  强化总体空间结构
  完善城市公园体系
  《规划》提出,哈尔滨在中心城区布局方面,强化“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总体空间结构,形成“一江、双城、十二组团”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布局结构。
  建设“三分钟建绿、五分钟见园”的公园城市。构建“二水串城、七楔萦城、多廊贯通、多园散布”的绿地系统格局。提升松花江、阿什河、呼兰河形成的生态走廊。完善形成“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游园)”三类公园体系。
  打造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北国风光、华洋风情、时代风尚的城市风貌,强化“一江两岸、六带两轴十二区”的城市空间景观格局。
  建设国际铁路枢纽
  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
  依据《规划》,在综合交通方面,建设哈尔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市域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十一射、两联”的布局。形成哈尔滨至大连(北京)、满洲里、绥芬河、同江、黑河等五个方向的铁路通道,建设国际铁路枢纽。
  完善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形成“三环+四廊、网格+放射”的开放式快速路网络。建设适宜寒地城市发展的步行友好城市,发展地下—地面—空中暖廊体系,改善冬季慢行交通体验。
  建设智慧绿色的市政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供水体系、形成多元化电力供应保障体系、实现通信设施城乡共建共享、形成多气源供应格局、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加快清洁供暖代替方式、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体系。
  提升城市韧性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排涝能力、建设防震减灾安全体系、建设地址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升人防保障水平。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