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振兴东北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振兴东北
文章标题: 绿美山川的“梅城”实践
作者: 隋二龙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省份: 吉林
日期: 2021-05-26
所属类别: 新闻报道
文章出处: 吉林日报
清凉的小雨漫天而落,位于梅河口市湾龙镇共安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上,4月中旬新栽植的矮化红松和水曲柳身形挺拔,肆意汲取雨露滋润,快意生长。

创新造林模式 构筑绿色发展屏障

梅河口市正源林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仲彬行走在山林间,满怀欣喜地说:“可以说,这里是一夜成林,大树移栽的好处就是这样,可以直接算入森林覆盖率,而且成活率也相对更高一些。”

27000棵矮化红松和水曲柳的树龄达到11年至14年,依据不同地理条件扎根在梅河口的山地之上,这既是梅河口植树造林的首创,也是打破传统规则的经验之举。

作为中国松子仁加工集散中心,梅河口松子加工原料和销售一直在外,始终没有自己的主动权,发展红松果林产业承载着“梅城”几代人的梦想。

近年来,梅河口市积极探索实践,由政府主导、梅河口市正源林业有限公司实施的红松果林产业,让更多“梅城”人看到了希望,以此带动红松果仁深加工全链条产业群,打造世界最大的红松果林基地。围绕产业布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协同发展。

2019年,梅河口市出台了《梅河口市红松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红松果林发展到25万亩。

2020年,梅河口市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在荒山荒地、林地清收地块、农民的合作基地上营造红松果林1万亩,共栽植红松大苗30万株,让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储备了“绿色银行”。

梅河口市积极探索新的造林模式,把造林与生态环境改善、林农增收、脱贫攻坚及发展旅游紧密结合,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造林,大力倡导红松矮化大苗移植,缩短红松果林的建设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

在政府推动下,社会资本参与造林的积极性高涨。梅河口市正源林业有限公司、梅河口市润丰林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多个行政村、林场签订红松果林栽植分成合同,林场和村里提供土地,公司负责苗木栽植及后续管理,待红松结果实后,各方将收益按比例分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发展理念让梅河口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定位,为达成这一目标,梅河口市正源林业有限公司的“当家人”张仲彬化身为“绿色使者”,苦心钻研,大胆尝试,27年如一日,在矮化红松树种研究的基础上大胆采取大树移植做法,让梅河口一片片待植林地变得绿树成荫。

27载守初心 痴心绘得绿意浓

张仲彬经商多年,在南方经营翡翠和茶园等生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财富。虽然生活富足,但是心中始终留有遗憾。

“我想在家乡的荒山和废弃土地上种植红松,发展红松产业,造福一方百姓。”这些年,张仲彬心中是这样想的,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他先后投入10多亿元发展红松产业,然而,比起大手笔的投入,收益却微乎其微。

家人们多次反对,但是“一根筋”的张仲彬却想一条道走下去。

说起与红松结缘,张仲彬打开了话匣子。从小就对林地有着特殊的感情,19岁开始,他将家中土地通过置换集中在一起,开始搞苗圃基地,开展育苗造林,把多余的苗木卖掉,自此经济开始有了起色。当时张仲彬已经是梅河口市家喻户晓的人物,自己创建有苗圃基地,培育杨树、云杉等用于造林绿化。

“我最喜欢听红松生长时发出的声音,那种声音有点类似玉米拔节,守在苗圃或者林地我就觉得很踏实,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一点儿一点儿地成长。”说起对红松的研究和培养,张仲彬的眼里透着探求的目光。

随着对造林的痴迷越来越深,从1994年他开始探索红松果林苗木的培育,为此他去过俄罗斯、黑龙江伊春和吉林省露水河、松江河等地,专门考察学习红松的结果情况,了解什么地方的红松结实多,籽粒好,20多年来,他冒着酷暑严寒,东北有红松的地方他都跑过了……

最终,张仲彬决定选用长白山林区的红松种子开始培育红松苗木。据张仲彬回忆,在1991年至1994年之间,红松果林只有国有林业局和林场才拥有,无人照料的红松树都是边树结塔,受这个启发,他开始红松矮化培植,潜心研究20多年,现在已初步研究成功,专利已经通过国家一审。

2020年,全国第八届国土绿化先进个人的奖项颁给了张仲彬,这让他觉得这事儿干对了。比起这个奖项,他更希望得到家人的认可和支持。

提及女儿,“铁汉”张仲彬瞬间红了眼圈。“女儿跟随我去红松林基地,当看到种植条件和路途艰苦时,孩子就哭了,孩子可能对这一片树林的面积没有概念,只是心疼我的付出。”看似轻描淡写地回忆过往,张仲彬的泪水夺眶而出。

有思路有行动 创新林业转型发展

想起自己研究矮化红松的过程,张仲彬称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

寒冬腊月,大兴安岭上的雪已经没过膝盖,在冰冷刺骨的极寒天气里,他一观察就是很多天。

“记不清是哪年冬天,我们一行五六个人,在下山路上碰见黑熊,追着我们跑了好远,幸亏最后急中生智点燃了火把,不然真怕是回不来了。”张仲彬后怕地说。

黑熊、老虎、野猪、毒蛇等,想起来都毛骨悚然,但是张仲彬进山寻松的路上却时常能遇到,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研究矮化红松的决心。

唯独10年前的一件事,让张仲彬伤了心。

“那是我们搞的一块600亩的实验林,由于附近村民烧荒,被蔓延的火苗付之一炬,那种心疼真是说不出来的难受。就那个时候,我真的想过要放弃……”说到这里,张仲彬长长地叹了口气。

但是惦记着自己的绿色梦想,又放不下这千年树种,张仲彬决定继续走下去。

所有的付出、艰辛、挫折,都没有击败这个痴迷于红松的倔强汉子,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研究红松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多年的探索培育,张仲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红松矮化高产松子技术。建有2万亩红松高产松子苗木基地,培育上百万株红松矮化苗木,这些苗木树龄已达10年以上。去年,有30个村和他签订栽植红松合同,村里出栽树土地,他负责苗木、技术和后续管理。

据了解,现在每天通过这项产业拉动就业人数达1000多人,有上百人实现了脱贫。

研发高产优质红松树种,开发新的合作模式,实行新的移栽规则。

张仲彬在创新林业转型发展方面,步履坚实。

“1+1>2” 生态、社会效益远超经济效益

4月22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通过手机了解到这一消息的张仲彬心里仿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我们林业人真的应该做些什么了,为了祖国的绿色梦,也为了自己植树造林的愿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一定会继续努力!”张仲彬显得无比激动。

近日,张仲彬来到位于湾龙镇农安村的苗圃基地,来这里栽植苗木的农民有120多人,妇女们戴好护具坐在地上,将30厘米左右的矮化红松树苗栽进营养皿中再埋进地里,动作一气呵成熟练程度高,效率也很快。

村党支部书记张天波说:“你看,在这手脚麻溜的,一天能赚470多元,装苗、培土、浇水,这可比种水稻轻松多了。”

村民称这里为半拉顶子山,因为是山坡地不打粮,村里决定把这片土地和山林流转给正源林业,一共820多亩,他们拿来种树,村集体多了份收入不说,村民们也多了一份打工的报酬。

昔日的贫困村如今走上了一条全新的致富路。

荒山变金山,等树木成林,这里的环境足以撑起乡村旅游、休闲养老的需求。同时,红松结塔后,每年的利润要比种地多出很多。

环境添绿,村民有了新的来钱道儿,而这些价值都要远远超过红松林的经济价值。

研究树种,兴建苗圃,张仲彬做事处处透露着“匠心”。

“把基地打造好,把品牌打造好,保高质量成活,保证自己用苗,打造东北红松种植‘样板’,回馈社会,也早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张仲彬反复念叨这样的话,他还说,做人、做事要对得起良心,我这个树种好了,能带动东北三省的树农增收。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为现在栽植的是15年龄的红松大苗,预计4年之后就能结实见效益。

2019年,张仲彬在梅河口市造林面积2万亩,柳河县和辉南县共计造林1.5万亩。

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他舍得投入,平均每亩地6000元。造林前,都要先打井,从起苗开始就严格把关,如何栽植,后续管理,张仲彬都要亲自参与,他把红松当孩子一样精心养护,造林成活率都在98%以上。张仲彬要把这项产业推进千家万户,辐射东北三省百姓,真正让大家脱贫致富。

专啃硬骨头,张仲彬以一颗恒心完成植树造林的梦想,在研发培育矮化红松方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造一片成一片,大树移植的梅河口首创成功加速了国土绿化的进程;

精心培育,缩短出果期,树农有了新盼头;

红松林不断扩大面积扎根,形成了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完美统一;

……

荒山披绿,青山不老。

绿美山川的生态实践正在广袤的梅河大地生动上演。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