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振兴东北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振兴东北
文章标题: 启航新征程掀开新一页丨东风满征帆 振兴启新航
作者:
来源: 东北新闻网
省份: 辽宁
日期: 2021-05-19
所属类别: 新闻报道
文章出处: 辽宁日报
开栏的话

  辽宁振兴,党中央殷切关怀,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时空坐标系下,省内外怎么看辽宁?辽宁的发展路径如何?一个多月来,辽宁日报记者辗转多地,深入采访调研。从专家学者到党政干部,从企业高管到普通群众,我们且听且看,且行且思,触摸振兴的“脉动”,体会预期的价值。今起辽宁日报开辟“启航新征程掀开新一页”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3月17日,一则电稿引发舆论场极大关注。

  这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辽宁调研的消息。全文不到800字,却如石击水,荡起涟漪。澎湃、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思想潮、政知见等“大号”纷纷以强烈的新闻敏感推出重磅文章——《中央为何如此重视辽宁?》《布局!国务院副总理赴东北,背后有何深意?》《辽宁振兴开新篇!》。舆论场上的聚光灯,再度投向辽宁。

  时隔半月,4月1日,一场高端对话,在东北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迟福林、常修泽、赵晋平等十余位著名经济学家围绕“振兴新突破”这一话题,齐聚于此,充分讨论。

  “原本计划在线上进行,但许多专家坚持面对面研讨。”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东北振兴是热点,辽宁是焦点!”

  刘鹤副总理的辽宁之行,代表着中央的关怀与嘱托。

  “大家”们的辽宁之行,饱含着学界对振兴的关注与信心。

  看似偶然的两件事,背后却是同一个时代大课题:当中国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也迎来极为关键的历史节点!

  调研期间,刘鹤副总理指出:辽宁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座谈会上,对辽宁“该怎么看、将怎么样”,学界判断高度一致:必须振兴!必定振兴!

  辽宁的“未来可期”,有着怎样的“逻辑必然”?

  是大势的必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有中国“两大奇迹”的强劲带动,辽宁一定会成为区域板块中的重要支撑带。

  是使命的必然。有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任在肩,有中央支持的持续加码、精准施策,辽宁一定会不负嘱托。

  是现实的必然。有区位、产业、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方面禀赋要素支撑,辽宁一定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支点、重要枢纽作用。

  是历史的必然。有多年积累形成的坚实基础,有4259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辽宁一定会重振雄风。

  东风浩荡,潮涌辽沈。征帆饱挂,破浪前行。

  重托

  年初以来,关于东北、辽宁,来自北京的“信号”密集而强烈。

  2月19日,春节长假后上班第二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正式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

  3月8日,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正加快研究制定东北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

  3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辽宁调研,提出“八要”要求,并强调要打好高质量发展翻身仗。

  “大动作的背后,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之下更精准、更有效的大布局、大思路、大举措。”李凯认为,这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扎实推进既定部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事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定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东北、辽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倾注心血,为搭建新时代振兴新格局亲自夯基筑台、立柱架梁。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总书记为我们找到了“病根”。

  ——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

  ——东北振兴面临着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四个方面的突出短板。

  总书记为我们开出了“药方”。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从改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入手,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为我们拨开了重重迷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东北振兴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相比,东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加快东北振兴进程,对于解决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有着重要影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总书记、党中央的掌舵领航、坚强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曾创造过辉煌的辽宁,未来一定再次让人刮目相看。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中央为我们绘好了‘大写意’,接下来需要每位辽宁人以实干为笔、汗水为墨,勾勒一幅振兴‘工笔画’。作为贯彻落实体系的‘神经末梢’,我们虽只是一个极小单元,也要努力成为这画卷上的一抹‘亮色’。”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水泉镇党委书记王德文说,身处基层,就是要把忠诚与担当写在田间地头、写进群众心坎。

  使命

  辽宁,不只是辽宁的辽宁,更是东北的辽宁、中国的辽宁。为一域争光,是责任;为全局添彩,是使命。

  放眼东北。从体量上看,2020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2.51万亿元,占辽、吉、黑三省及内蒙古东四盟总和的46.7%。从区位上看,辽宁既沿海又沿边,是东北唯一出海口。

  “我们的‘老大哥’!”谈及辽宁,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晓燕、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一致认为,“东北振兴,先看辽宁”。

  “‘老大哥’就要有‘老大哥’的样子。”在吉林财经大学原校长宋冬林看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产业链高级化供应链现代化、科技与经济融合、国企改革、民企发展、对外开放、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这一大串的“东北问题”,都需要辽宁先破题。“无论着眼既有基础,还是立足现实条件,这个复杂的方程式,辽宁解开了,对其他省区都具有极强的标志性、示范性、带动性,唯此,东北才有希望。”

  环视全国。“大工业+大农业”,是辽宁产业格局的主要特征,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辽宁曾为新中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至今,产业门类的完整性仍居全国领先水平。”迟福林判断,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对辽宁制造特别是服务型制造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装备制造是工业母机,石油是工业血液,冶金是工业基础,这恰恰是辽宁的三大支柱产业。”宋冬林说,显见,对于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自主可控,辽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成为这个世界的时代标签,作为全球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东北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辽宁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加之与东北亚国家地区深厚的历史渊源,其战略地位也会进一步凸现、进一步强化,成为一个很大的支撑点。”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和东北振兴的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建议,辽宁应因势而动,从“大历史观”“大格局观”“大角色观”着眼,全力打造我国对外开放新前沿。

  使命之中,蕴含机遇、呼唤作为;变局之下,亦是破局之际、布局之时。对辽宁而言,这是“大考验”,更是“大窗口”。

  担当

  “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有新突破”,这是中央为辽宁确立的新目标,是一场必须得打好、一定要全胜的攻坚战!

  路怎么走?省委掷地有声:千条万条第一条,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找答案、寻办法。

  学得彻底,才会用得纯熟。省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对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再学习、再领悟。

  聚焦实际,才能落得精准。省委号召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走进一线、亲测“水位”。

  站位宏观审视微观,透过微观把握宏观。振兴之策逐渐形成,愈发清晰。

  改良“土壤”是根本。

  “盐碱地长不出好苞米”。对市场主体来说,营商环境是其能否活下去、壮起来的决定性因素。

  回忆起去年9月28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一位省委委员至今仍十分激动,“会上,省委首次提出营商环境是事关辽宁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首次系统阐释‘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四句话。当时,大家都非常兴奋,掌声持久而热烈。”

  “客观地讲,优化营商环境,我省一直在努力,但也一直没有根本解决、彻底改观。去年以来,认识上,省委前所未有地将其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高度,成为决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工程;方法上,既有涵盖‘政务、政策、法治、生活、文化’的全面性,又有让人‘可感、可知、可行’的针对性。”这位省委委员说,这是引起大家强烈共鸣的根本原因。

  “营商环境决定着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关系着投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活跃度、资源要素的流动性与聚集度。”对于辽宁的做法,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形象地比喻,“叼着了线头儿,也就抽开了线球儿。”

  优化布局是核心。

  辽宁“家底”不薄,关键在于怎么看待、如何配置。

  传统产业比重大,是短板更是优势。省委这样分析:厚重的工业基础,可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供丰裕场景和不竭资源,是我省最大的“本钱”。于是,以“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目标,以“走创新路、吃创新饭”为手段,以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为主要内容的“三篇大文章”,已然起笔。

  沈阳和大连,经济总量撑起全省“半壁江山”,这并非不平衡的“果”,而是协调发展的“因”。“沈大强,辽宁兴”。省委行棋落子,于是,以沈大“双核”为牵引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正在搭建。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疫情冲击,带来全球产业深刻调整,辽宁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加快完成新一轮生产力大布局。抓住这个契机,就会赢得未来。”

  善于“播种”是关键。

  没有好把式,难得好收成。振兴征程,需要冲锋陷阵的“闯将”、攻坚克难的“猛将”、善作善成的“干将”。

  什么是好干部?省委导向鲜明: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省委要求具体:是否敢于斗争,直面矛盾;是否真抓落实,缩短“说了”和“做了”,“发文了”和“落实了”,“开会研究了”和“问题解决了”,“任务分解了”和“工作完成了”之间的距离。

  据此,辽宁调整“指挥棒”、校准“风向标”,《关于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突出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考核方案》等文件相继出台,一套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的科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这些,无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化、项目化,无不是锚定着“高质量”、贯彻着“新理念”。

  这些,也已成为辽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主思路、大任务。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评价:这一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使命、责任担当、辽宁特色。

  既有“纲与目”,又有“船和桥”。辽宁,蓝图绘就,号角响起,再度出发。

  今朝奋蹄耕沃野,他日满眼风景来。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