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振兴东北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振兴东北
文章标题: 新城崛起——松原建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一瞥
作者: 张红玉
来源: 吉林日报
省份: 吉林
日期: 2018-12-19
所属类别: 新闻报道
文章出处: 吉林日报
1992年,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定位为全省第二个石油化工基地和西部中心城市的松原市正式成立。 如今,时光荏苒,26载沧桑岁月,肩负历史使命的年轻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生态振兴的华丽转身。 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攀升 建市伊始,百业待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松原市制定了全市经济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具体措施,开启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松原因油而建,城市最初的发展定位就是新兴的石油化工城。围绕这一目标,年轻的松原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以开发石油化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开发区开发开放为示范,以中省直四大企业为依托,以优惠政策为保证,以项目带动开发的经济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开门红。1992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实现63.8亿元,粮食总产量在350万吨左右,城镇职工年人均收入实现2104元,农村人均收入为767元。各项指标均比建市前有了大幅提高。 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极大地鼓舞了建设者们的士气。瞄准西部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多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松原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工业立市、农业强市,科学应对经济发展变化,积极破解转型难题,经济社会发展几年一个跨步,实现了在吉林西部壮大一个经济体、崛起一座新城的发展目标。 时间来到1998年,经过几年探索实践,松原市进一步丰富了城市产业定位,在原来单一的石油化工产业基础上,提出了努力构造石油化工、粮食深加工和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破解了单一产业结构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局限性难题,为今后的转型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历史进入新纪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松原的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到2011年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进入千亿元俱乐部,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位,在东北三省地级以上城市中综合竞争力居第七位,成为东北地区一个较大的经济体,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发展前景无比广阔。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松原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组织全市上下深刻分析严峻形势,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迈开了转型发展的步伐,全市经济综合能力不断提升。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640亿元,农业增加值实现27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744.51万吨,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480元和10976元,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均实现了大的跨越。 从曾经的资源型强市,到陷入发展困境,再到转型突围,松原人始终坚持尊重经济规律,推进科学发展,用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举措,找到了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难题的有效方法和实践,实现了生态振兴的梦想。 城市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 一座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上的高速增长,还离不开城市居住环境的改变。从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起步,到崛起一座现代化的宜居之城,松原人走过了20多年的奋斗之路。 建市之初,按照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松原市就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地上与地下同步、生产与生活配套,新建与改造并举、长远与当前结合”的城建原则,较好地完成了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制定实施了《中心城市规划管理的暂行办法》,推动了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从1992年到1998年,松原市改建了松原火车站、扩建了松花江大桥,城市居住面积新增42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 进入新世纪后,松原市中心城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松原大路、伯都讷大街、锦江大街等城市主干道路建成通车,城市主体框架基本形成,城市防洪工程、城区燃气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等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更加注重城市的科学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滨江亲水城市特色充分彰显,大气精致的城市形态逐步呈现。到2017年,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4.8%。中心城市承载功能持续增强,江南江北、地上地下建设步入协调发展新阶段,江南九纵五横、江北五纵四横、两岸三桥的城区主干路网构建成型。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全面升级,现代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在松原,相较于一些老城的居民,人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城市环境的变化。从狭窄的街道到宽阔的道路,从低矮的平房区到高楼林立的高档小区,从城市脏乱差到整洁干净,从全市仅有一个公园到十分钟公园广场圈形成……松原人对幸福的感知,最大程度地体现在了城市环境的转变上。 人们的幸福需求,就是执政者的追求。在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道路上,松原领导一任接着一任苦干实干,一代接着一代努力,建设了一座年轻现代的宜居城市,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增加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百姓生活发生重大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松原城市发生重大变化的,还有松原百姓的生活。“鼓起来的钱袋子,靓起来的衣着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人轿车,高起来的文化程度,快起来的通信方式,热起来的假日旅游……”这幸福的歌谣,松原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传唱。 1992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松原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6亿元,城镇职工人均收入达2104元,农村人均收入达76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11.2%、8.1%和1%。 一直以来,松原市委、市政府都将民生问题的解决作为考量执政责任的重要手段,认真解决民生实事,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02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521元和2075元,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从2002年到2012年,是松原经济快速发展的十年,也是百姓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十年。十年间,松原市一直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将财政增收最大程度向民生改善倾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区低保三次提高标准,农村低保两次提标扩面,真正让百姓从发展中受益。 从2012年开始,松原市连续6年实施“民生行动计划”,累计投入资金300亿元,建设完成389个民生项目,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和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稳控在3%以内,全民医保实现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到2017年末,实现10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1294名贫困群众告别贫困。城市棚户区、“暖房子”、二次供水、背街小巷改造及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城乡危房改造等成效显著。 一项项民生工程,成为百姓通往幸福生活的通道,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这座新兴的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百强城市”“全国优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这些荣誉是对松原历届执政者最好的褒奖,也激励着后来者再接再厉,带领新时代的松原人民走向更加幸福的未来。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