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论大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网论大连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网论大连
论题: 大连新机场悄然开工三年多未叫停:立项都未获批
标题: 大连新机场悄然开工三年多未叫停:立项都未获批
来源: 正义网
日期: 2014-09-16

  由于旅客吞吐量增长迅速,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经过三期改造后,运输能力预计在2016年左右达到饱和。2012年年初,大连开始兴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新机场采取离岸填海的方式建设,面积达20.87平方公里,工程总造价初步估算约263亿元,建成后能起降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据媒体2013年8月报道称,这个造价数百亿的新机场不仅没有填海手续,立项都未获批(9月15日人民网)。
  建设中的大连新机场蓝图壮美宏大,它的落成将为大连走向国际增添一步不小的动力。然而,这样重大的项目工程,无论未来多么美好,若没有一步步法律程序的严格把关,那一丝一毫的风险都可能让其化为乌有,甚至酿造事故悲剧。为何这个造价263亿的项目能越过法律和责任部门未批先建呢?根据目前信息得知,大连现有机场已经最大程度改造并接近饱和。看来新机场建设是迟早的事情,但“迟早要建”能成为“未批先建”的正当理由吗?
  按规定,我国填海建设的机场项目审批流程是首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批通过,再经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现在我并没有接触到这个项目”。对此,大连市发改委承认“新机场项目还未上报”。而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官网报道,填海(一期)试验段工程于2011年4月就已开工。目前“填了约四分之一,计划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填完”。既没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审批,也未经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海洋局环评审批,也没获得填海用途的海域使用权证的“野”工程,悄然开工长达三年多,至今竟未被叫停,足见地方对上不依法申报,审批部门对下掌握信息不足,审批职责的行使存在严重不畅和上下脱节。
  目前行政审批工作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一些重要项目的审批权交由下级行使,大大提高了效率。然而像大连新机场这样的项目,因涉及金额大、海上建设风险大、建成规格高、安全要求高,理应按照现有报批要求推进。专家表示,与陆地机场相比,海上跑道更易出现裂纹;海上机场的造价可能是陆地机场的20倍之多;且大连密集了10个机场,空域拥挤。面对这些风险,只有经过严格的层层把关,才能对项目建设可行性、建设规模科学性、投入必要性和资金保障、建设安全性等诸多问题一一论证并作出一系列预案。即便存在吞吐量激增的迫切需求,但与安全性比起来,孰轻孰重并不难断。
  大连新机场项目,是不是“世界第一”不重要,是不是“海上最大”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冲动违规建设,或会为成千上万的旅客安全埋下隐患,而越过现成的“保险”——依法审批环节并不明智。为了安全,相关部门立即叫停工程,补全申报资料,负责任地重新核实所有安全要素十分必要。


第1篇
论题: 大连新机场悄然开工三年多未叫停:立项都未获批
标题: 大连新机场“未批先建”蕴含巨大风险
来源: 正义网
日期: 2014-09-16
详细内容:
        由于旅客吞吐量增长迅速,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经过三期改造后,运输能力预计在2016年左右达到饱和。2012年年初,大连开始兴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新机场采取离岸填海的方式建设,面积达20.87平方公里,工程总造价初步估算约263亿元,建成后能起降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据媒体2013年8月报道称,这个造价数百亿的新机场不仅没有填海手续,立项都未获批(9月15日人民网)。
        建设中的大连新机场蓝图壮美宏大,它的落成将为大连走向国际增添一步不小的动力。然而,这样重大的项目工程,无论未来多么美好,若没有一步步法律程序的严格把关,那一丝一毫的风险都可能让其化为乌有,甚至酿造事故悲剧。为何这个造价263亿的项目能越过法律和责任部门未批先建呢?根据目前信息得知,大连现有机场已经最大程度改造并接近饱和。看来新机场建设是迟早的事情,但“迟早要建”能成为“未批先建”的正当理由吗?
        按规定,我国填海建设的机场项目审批流程是首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批通过,再经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但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现在我并没有接触到这个项目”。对此,大连市发改委承认“新机场项目还未上报”。而连新机场沿岸商务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官网报道,填海(一期)试验段工程于2011年4月就已开工。目前“填了约四分之一,计划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上半年填完”。既没在国家发改委立项审批,也未经国家环保部和国家海洋局环评审批,也没获得填海用途的海域使用权证的“野”工程,悄然开工长达三年多,至今竟未被叫停,足见地方对上不依法申报,审批部门对下掌握信息不足,审批职责的行使存在严重不畅和上下脱节。
        目前行政审批工作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一些重要项目的审批权交由下级行使,大大提高了效率。然而像大连新机场这样的项目,因涉及金额大、海上建设风险大、建成规格高、安全要求高,理应按照现有报批要求推进。专家表示,与陆地机场相比,海上跑道更易出现裂纹;海上机场的造价可能是陆地机场的20倍之多;且大连密集了10个机场,空域拥挤。面对这些风险,只有经过严格的层层把关,才能对项目建设可行性、建设规模科学性、投入必要性和资金保障、建设安全性等诸多问题一一论证并作出一系列预案。即便存在吞吐量激增的迫切需求,但与安全性比起来,孰轻孰重并不难断。
        大连新机场项目,是不是“世界第一”不重要,是不是“海上最大”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冲动违规建设,或会为成千上万的旅客安全埋下隐患,而越过现成的“保险”——依法审批环节并不明智。为了安全,相关部门立即叫停工程,补全申报资料,负责任地重新核实所有安全要素十分必要。

第2篇
论题: 大连新机场悄然开工三年多未叫停:立项都未获批
标题: 大连填海建机场:不能漏算生态账
来源: 经济参考网
日期: 2014-09-16
详细内容:
  据报道,2012年年初,大连开始兴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项目。新机场采取离岸填海的方式建设,面积达20.87平方公里,工程总造价初步估算约263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另据报道,新机场不仅没有填海手续,立项都未获批。而此前,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对此作出回应,表示大连新机场的建设和运作,是按照法规和程序进行的,“未批先建”的说法不是事实。
  不少网民指出,填海建机场,不仅投入巨大,而且可能对生态造成破坏。这么重大的项目应广泛听取民意,科学规划,以免被扣上“劳民伤财、破坏生态”的帽子。
  被指劳民伤财
  网民“渤海湾的橙子”问:“大连有必要填海建机场吗?现在没有机场吗?这样巨大的投资值得吗?”
  网民“新闻之殇”说,大连耗263亿移山填海建海上飞机场。与其说是移山填海,不如说是投钱入海,真敢扔啊。
  网民“传新H”说,大连耗资数百亿移山填海造世界最大海上机场,花纳税人的钱,有没有问过纳税人啊?
  “如此劳民伤财,破坏自然生态的事情怎么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进行?”网民“江南袁敏”说。
  恐致生态破坏
  网民“日出云寂”说,大连的海岸线和滩涂已经几乎全部被开发了。这是严重的生态破坏。不仅飞机场填海,东海头也在填海搞房地产开发,而且也要填上几十平方公里。小大连要靠填海制造大大连。
  网民“小胖有个小宝宝”说,大连填海建机场曝光,殊不知,昔日令人陶醉的海之韵也无声无息地被填了好几年了,美丽的海岸都被山土掩埋,想到就令人惋惜。人类太不知足,回馈给美丽大自然的竟是无止境的伤害。
  网民“薇薇和胖胖”说,反对大连挖山填海建机场,填海的位置之前是整个金州区最漂亮的地方。破坏环境,破坏生态。
  网民“周思源”说,这是一起极其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件,绝对不能听之任之,不了了之。
  应广泛听取民意
  有网民称,像填海建海上最大机场这样的项目,应广泛听取民意,科学规划,以免被扣上“劳民伤财、破坏生态”的帽子。
  “大连要移山填海建机场,为何现在都爱搞国内最大、世界最高什么的?拆了建建了拆,城市仿佛一个大工地。”网民“L怡葶”说。
  网民“三水英子”指出,“世界海上最大机场”的虚名还轮不到中国,但是中国这些好大喜功之人偏偏就喜欢把世界的头衔揽在身上,来显示自己政绩的辉煌。为何不干点利国利民的实事,偏偏去干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网民“幸运剑南飞”说,移山填海牛个啥?尊重、顺应自然才是正道。(经济参考报 陈伟/)

第3篇
论题: 大连新机场悄然开工三年多未叫停:立项都未获批
标题: 未批先建的胆子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 和讯网
日期: 2014-09-16
详细内容:
  昨天,“大连填海建新机场”再次引起关注。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部的大连新机场采取离岸填海的方式建设,面积达20.87平方公里,工程总造价初步估算约263亿元,建成后能起降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并成为世界最大的海上机场。
  9月14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北部的大连新机场建设工地,众多重型卡车往返山海之间,将附近挖山的土石方填到海里造机场。
  早在2013年8月就有报道称,这个造价数百亿的新机场不仅没有填海手续,连立项都未获批。按规定,我国填海建设的机场项目审批流程是首先须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批通过,再经国家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新机场的填海工程开始于2012年3月20日,但项目部工作人员和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这里在2011年就已开始填海施工。专家还表示,飞机的频繁起降会使海上跑道更容易出现裂纹,这将给飞行安全带来致命隐患。海上机场不仅造价高昂,是建造内陆机场的十倍左右,如果再加上未来的维护和修补,其总体成本甚至可能达到普通机场的20倍之多。
  大型工程项目决策必须经过相关程序。大连填海建新机场,耗资庞大,存在诸多问题,且未批先建,引发网友批评。

第4篇
论题: 未批先建的胆子是如何炼成的?
标题: 向大海要地 看上去很美
来源: 民航资源网
日期: 2014-09-21
详细内容:
  核心提示:近日,有两则新闻十分吸引眼球,一是“大连填海造世界最大机场——投资数百亿元5年内建成”;二是“海南三亚拟投资上千亿填海建国内首个海上机场”。世界最大、国内首个……不管最后谁最牛,它们近期都抢尽了风头。填海造陆的做法并不新鲜,中国香港、日本、迪拜、荷兰等都有填海造陆的经验可供借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点是土地资源极其匮乏,增加土地供应的手段只能靠填海工程来完成。不可否认,填海工程给它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另一面却是环境保护者悲哀的声音——近海污染、湿地锐减、候鸟消失。填海工程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国家的警觉。因此,我们在为上述两大“最牛机场”欢呼的时候,别忘了算一算其背后的一笔环保账。 
        海上机场经济账——喜
  建设机场的地有限,有些城市已经向大海征地了。一个是大连,5年后一个目前世界最大的机场将展现在大连市民面前,大连新机场投资数百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填海和机场造型设计,今年填海主体工程将完工;另一个是海南,计划在三亚市填海建设28平方公里大型空港,整体项目预计投资上千亿,相关方案已上报国家海洋局,新机场选址初定于三亚红塘湾区域的海域,位于天涯海角景区与南山景区之间。两则新闻都很“高大上”,联想到中国香港和日本等地填海造机场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市民也对着两个未来的机场充满了期待。
        令人振奋:两大海上机场让人期待
  据报道,此时此刻,大连甘井子区北部的建设工地上,众多运输土石方的重型卡车穿梭往返在山海之间,填海造地。5年之后,渤海湾上将诞生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机场采取离岸填海的方式建设,面积达20.87平方公里,建成后能起降世界最大客机空客A380。据悉,由于目前旅客吞吐量太大,大连现有的周水子国际机场已经超负荷运行,而大连能建设机场的地却非常有限,权衡下来只能向大海征地了。
  与大连一样,目前三亚机场也是不堪重负。处于城市发展用地局限的三亚也只好寻求海上发展之路。据透露,当地是在“经过多年的论证之后”,将新机场的选址初定在红塘湾区域的海域,目前政府正把2012年调整过的红塘湾旅游度假区开发计划调整为临空旅游产业园,为新机场的建设开路。央视报道称三亚方面计划填海建设28平方公里,项目斥资上千亿元,可以说投资庞大。不少相关人士兴奋地表示,海上机场投入使用后肯定能打破三亚机场的瓶颈。
        他山之石:建海上机场要加以论证
  对于海上机场的安全和维护,业内也有担忧。有专家表示,飞机的频繁起降会使海上跑道更容易出现裂纹,这将给飞行安全带来致命隐患。
  不过,大连和三亚即将建设的机场并非世界上第一座海上机场,日本早在1975年就建造了长崎海上机场。此外,英国伦敦的第三机场也是建在人工岛上,美国纽约拉瓜迪亚机场是用钢桩打入海底建立的桩基式海上机场,日本的关西机场则是漂浮式。
  相关人士认为,海上机场建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安全问题并不用过多的担忧,不过环境问题得加以考虑。
  的确,由于陆地资源越来越匮乏,人类需要向海洋延伸一些建设用地。包括日本、英国、美国等地,都有填海建机场的经验可供借鉴,在海上建机场具有可行性。不过专家表示,无论哪个国家在进行填海项目之前,都会考察该项目对于环境的影响。专家建议,这种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事项,有关方面应加强信息公开,使环保组织和民众都能参与到决策过程中。
        辉煌成就:填海造陆经济效益明显
  截至去年3月,香港从填海工程获得的土地面积已经超过了67平方公里,占香港土地总面积的7%。这7%的填海用地容纳了27%的香港人口以及70%的商业活动。这些数据显示,填海造陆对香港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上个世纪90年代被认为是香港填海的黄金时期,一大批的计划,包括现在的香港国际机场以及中环和湾仔地区的填海计划都先后被落实。如今香港很多繁华的地区,当中包括德辅道以北的中环、湾仔、铜楼湾、港澳码头等,都是依靠填海而取得的土地,而香港很多的标志性建筑也都坐落在填海区上,包括国际金融中心以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等等。去年年初,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也通过施政报告公布了5个近岸平台的选址,目的也是为了将来香港的发展,进行土地供应的储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但国土面积狭小令其陷入困境。于是,日本开始大规模的填海造陆。这些新陆地为日本工业的腾飞,提供了位置优越的建设用地。从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填海造地11.8万公顷(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面积),统一进行工业布局,将炼油、石油化工和造船等资源消耗型企业配置于东京湾以南的沿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上,使原料码头与产品码头成为工厂的一部分,减少了中转运输费用,由此促进了这些部门以及造船、机械和建筑等工业部门的飞速发展。但是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大肆填海造地发展工业经济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后遗症。
        填海造陆环保账——忧
  填海造陆,这种做法在海内外并不新鲜,包括中国香港、日本、迪拜等地都走在了前列。媒体对填海造陆带来的好处津津乐道,但是对填海带来的环保问题却报道得比较少。不过,海上机场项目存在的环境风险引发了环保民众的担忧。大连新机场填海项目就被诟病为“未批先建”、缺乏环评报告等,但大连新机场建设指挥部回应称填海造地手续完备。环保报告指出,我国填海造陆已造成不少湿地消失,多种候鸟绝迹,十分令人担忧。
        填海之痛:潮间带和候鸟相继消失
  有媒体这样形象地报道:一只候鸟,从遥远的新西兰穿越赤道来到北半球,当疲倦地飞到中国海岸线的时候,却发现曾经栖息的海滩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大工地。最终,因为找不到一处可供觅食和休憩的场所,掉落水中,力竭而死。
  这是多么悲伤的一幕!虽然很煽情但却是真实的。填海造陆工程,最先吞噬的就是潮间带,即海水涨潮到最高位和退潮到最低位之间暴露的海岸带。而潮间带对候鸟至关重要。退潮后的海岸带是候鸟的主要觅食地。但是海岸带变成大工地后,就像高速路上的加油站变成了KTV,热闹又好看,但它原本的功用就没有了。
  近年来,我国沿海各地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填海造陆运动,大量的泥质海岸带被填平,只剩下一点点无法填埋的河口,成了鸟类仅存的栖息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对湿地的重要性,特别是滨海滩涂湿地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晚,这种现象必须改观。
        前车之鉴:日本填海工程引发赤潮
  先发展后治理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通病,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在尝到填海工程带来的甜头之后,才意识到这些“高大上”工程背后隐藏的环境风险。
  以中国香港为例,填海工程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和工作用地,但填海造陆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海湾的面积不断缩小,甚至消失。比如今日的维多利亚港,在经过多次的填海造陆以后,面积早已大幅的减少。90年代中期以后,越来越多香港的环保主义者开始站出来反对政府填海,香港的法院曾经在2003年的一个裁决中指出,进行填海必须要符合三个原则,包括是否有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迫切性,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法以及方案是否对海港的损害减到了最少。香港政府也更多地听取民间对于填海工程的有关意见。
  再看日本,寸土寸金的日本是填海造陆的元老级国家。仅战后新造陆地就有1500平方公里以上,相当于20个香港岛。沿海城市大约有1/3的土地都是通过填海获得的。日本的填海造陆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日本的工业腾飞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后遗症,例如沿海滩涂大量减少,造成海洋污染,很多靠近陆地的水域里的生物活动已经消失,甚至出现了更多的赤潮现象。另外过多的填海还导致了天然湿地减少,海水自我净化能力减弱,水质恶化的后果。
  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填海造陆工程确实存在极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亡羊补牢:恢复生态环境为时未晚
  意识到填海工程的危害之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都在研究如何恢复沿海环境的问题。在这方面日本这个填海元老也是治理沿海环境污染的元老。日本恢复生态环境的方法,包括人造海滩,人造海洋植物生物带等等,政府对这些研究和项目也有专项的支持,并且现在填海造地的申请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了。
  除了环境治理,不少国家对填海造陆工程的审批变得十分严格,韩国的仁川机场建立在两个岛中间的一片湿地上。开始也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反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环境的影响。但是仁川机场从建造时期开始,就派专家对生态环境进行了非常深刻的考察研究,无论是地点选择还是设计,都是在对环境保护加以考虑之后才开始建造。
  荷兰填海造陆的历史已很久远,该国四分之一的土地都是靠填海得来的。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也给荷兰人上了一课。填海工程导致荷兰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上世纪末,荷兰政府出台了自然政策计划,计划用30年时间来恢复生态环境,把一部分填海造陆得来的一些土地,恢复成原来的湿地,比如把位于南部的一条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给推倒,再一次让其被海水淹没恢复成可以供鸟类栖息的湿地。
  亚洲著名三大填海机场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建在大阪东南、离海岸大约4.8公里的大海上。关西国际机场人工岛长约4.5公里,宽约2.5公里,庞大的造岛填海工程前后共费时5年,工程所需的土石方取自于附近的两座山。后来,由于海床沉降深度超过预期,必须填入更多的土石方,因而整个工程进度延后1年。关西国际机场自从1994年建成以后,每年都因为地基填土的不断固结而产生很大沉降,如果不进行控制,若干年后关西机场将沉入海底成为“水下机场”。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在距离原跑道不远的地方再次填海修建第二条飞机跑道。新跑道的修建,可以减少原人工岛的沉降,第二条跑道已于2007年投入使用。
  新加坡樟宜机场
  樟宜机场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填海工程。1200万立方米的泥土填满了约2平方公里的沼泽地,另外4000万立方米的砂石则铺平了樟宜周围的海面。据报道,樟宜机场的总面积有一半是坐落在填海地段。
  韩国仁川机场
  1988年首尔奥运会后,韩国的国际航运量惊人地快速增长,首尔金浦机场已经无法满足航运增长的需要。为此,韩国于1992年11月开展了新机场的建设工程。仁川国际机场靠人工填海造地,共花了8年时间建设并加上6个月的试营运,一直到2001年3月才正式启用。(当代生活报 陆苏泽)
共1页/4条记录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