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大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网视大连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网视大连
文章标题: 学习深圳创新模式 构建具有大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者:
类别: 政务
出处:
来源: 大连日报
日期: 2024-04-29
〚马特 闫佳晖〛 在中共大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六个建设”目标任务中,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位列第一。因此,围绕“六个建设”谋项目,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构建具有大连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深入思考和实践。打造产业创新集群,是市委近年来全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大连坚持制造业强市、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大连的工业总量很大,在全国排名居于前列,而体现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创新指标,与上海、深圳等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并形成优势,是当务之急。近年来,深圳在这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值得借鉴。 一是加快建设协作共享的世界级科学平台集群。从深圳的经验来看,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关乎城市、地区和国家的源头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深圳深度探索推进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打破行政藩篱,共创科学大计划,共同举办各种研究机构,加大大装置向湾区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开放,把大装置建设成为湾区科学家的汇聚平台和创新的舞台,用大装置的开放共享赋能科创建设,共建国际一流的科创湾区。 近几年来,通过向上争取、加大引进力度等举措,大连也建立了不少研发平台,但与深圳相比,规模层次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当前,市委全面推进全域一体化,道路交通等硬件的一体化是必要的,但如何形成研发创新平台的一体化建设更为迫切。“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即研发平台布局的“同质化”。比如,大连高新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优势比较突出,应举全市之力,集中优势、集中资源,使之真正成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园区。 二是加快打造深港人才科技联合创新聚集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圳明确规定,创新人才要“过江”“跨河”“跨海”,内地的“产”与港澳高校的“研”和“学”结合持续强化,科创人才才能发挥关键作用。深圳还依托腾讯、华为、大疆等龙头企业平台,成为了集聚全球顶尖科研人才的绿洲。腾讯有30名专家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华为拥有包括700多位数学家在内的庞大人才团队。截至2023年,深圳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引进海内外高精尖缺团队251个,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9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662万人。 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了人才才有创新。同深圳相比,大连在人才方面突出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明显,主要体现在:人才总量达188万,但有高原、少高峰,缺乏一流顶尖人才,且集聚在企业的人才、从事研发创新的人才,与深圳超过90%比例相比,差距是很大的。深圳的“产”与香港的“研”结合,形成“深港优势”,大连与环渤海区域效应明显,大连的“产”与环渤海的“研”结合,如何形成优势还需探索。尽管近年来强调过“环渤海经济区”,但真正与环渤海在研发创新上的“同域化”尚未破题。应当看到,大连在一流人才引进上,城市能级不高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如何加强与高能级城市的联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三是加快推动龙头企业扛起创新共享担当。除了世界级科学平台和人才聚集地,拥有一批世界级科技创新企业也是深圳的特色。在深圳,这些龙头企业纷纷扛起科技创新的担当、“先强带后强”,通过不断开放创新资源和生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不断深化,已形成了创新生态共融、国际一流的“科创雁阵”。 推进创新共享,龙头企业是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市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尤其是东北特钢集团、大船集团、辽港集团等一批企业进入中国500强排行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顶天立地的少、铺天盖地的多”的格局,缺少像深圳当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产业创新集群中,规模型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关键。一方面要营造环境,加大引进力度和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另一方面,要从大连实际出发,发挥集聚优势,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形成创新联动、创新共享格局。 四是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梯队。深圳坚持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在知识创造源头的高校少、科研机构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自主创新走出一条企业内生研发力量的创新发展之路。深圳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最新数据显示,深圳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2万家,居全国第一,企业通过创新合作成为产业链补链强链的生力军,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万家,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0家,形成了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总体上看,我市的企业梯次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突出表现在龙头企业不多,而且经过几年的发展能够成长为龙头企业的潜在企业数量不足,很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中小微企业。以中国企业500强为例,深圳不仅在数量上远超我市,而且在梯次结构上优于我市。深圳营业收入在500亿元—100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10家,而我市只有1家,未来营收可以跨入1000亿元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数量明显优于我市。因此,在企业梯度结构的培育上,既要“引大育强”,集聚大企业,也要跳出单纯强调企业单位投资强度、单位产出等指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我们要“独具慧眼”,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规模型企业支撑、专精特新跟随、“小巨人”企业接续的梯度型企业创新链。 作者分别系中共大连市委党校 大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应急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大连市社科院(研究中心)主任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