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数据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文献 > 讲座数据库列表
  地方文献导航
大连百科数据库
大连旧影图片库
大连新貌图片集
大连地方作家数据库
讲座数据库
网视大连数据库
网论大连数据库
大连数字导航数据库
大连生活百技数据库
大连近现代史大事记
大连文史资料数据库
大连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
大连地方出版物全文
大连地方出版物文摘
大连地方出版多媒体
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专题
馆藏外文期刊数据库
大连地区联合目录数据库
媒体上的大连专题数据库
大连解放六十周年专题
大连文学艺术数据库
电子图书阅览器下载
    讲 座 数 据 库 全 文
讲座主题: 转变学生动机,创新讲座建设新举措初探
来源: 西江文艺(上半月)
发表日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白芸
资料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讲座 动机 校园文化
【摘 要】讲座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是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很多大学生对讲座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出现“上座率”低和“抓壮丁”的现象。本文就当前高校讲座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心理学需要与动机理论提出对策,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品牌提出新举措。 
  【关键词】讲座;动机;校园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 
  讲座是由教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科学趣闻或新的发展,以扩大他们知识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或由主讲人向学员传授某方面的知识、技巧,或改善某种能力、心态的一种公开半公开的学习形式i。大学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国家的使命。纵观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的使命,大学不仅仅有占主流地位的课程文化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还有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一直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大学讲座ii。 
  大学讲座是校园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科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开拓学生视野、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尤其“通才教育”理念占据教育哲学主导地位的时代,讲座是不可忽视的培养和塑造手段。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发展研究,人们发现大学讲座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它的价值通过文化价值体现出来,不易被看到,学生对讲座价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出现因不欢迎和抵触讲座而导致的讲座“上座率”低和“抓壮丁”现象,严重影响了讲座的质量和效果,阻碍了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 
  本论文立足于此,运用心理学需要与动机理论,通过转变学校管理模式,将学生被动参加讲座变为主动学习,旨在更好地开拓和深化我校学生的知识面,改变现有学生参加讲座积极性低、讲座不能达到学校教学管理预期效果的现象,为推进我校学生工作、有效提高学生工作效率提供方法。 
  二、讲座对高校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讲座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教育意义有目共睹。 
  (一)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讲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如红衣主教纽曼在《大学的理想》中所言:“在这些演讲中,我们对大学采取了下述看法——它是一个传授所有知识的场所。这意味着,一方面,大学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是以传播和推广知识而非增扩知识为目的。”高校中,各学院学生主要学习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本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除了几门选修课外又几乎相同,如此,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大同小异。讲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很多学生通过讲座了解到其他领域的知识、本领域知识的不同见解等,由此逐渐避免在某领域产生思维定势,开阔学生自身的视野。 
  (二)活跃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讲座可以使抽象的学术概念趣味化,使乏味的学术研究过程生活化,学生通过讲座可以激发对未知领域的学习动力,浓厚自身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活跃学术研究氛围。好的讲座可以让参与者与主讲者共同思考,在传递知识的同时,打破原有知识的束缚,学习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讲座邀请的专家往往来自不同的领域,讲座内容可以做到“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各行各业专家的口才艺术,还有机会分享专家、学者们潜心研究的成果,聆听他们的见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找到人生楷模。讲座反映出的价值观念、高尚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可以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学生,成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不同类型的讲座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比较中,培养自我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创新,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当前高校讲座活动开展的现状 
  由上可知,作为隐性课程的讲座在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中,在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的大环境下,具有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术气氛、繁荣校园文化等重要作用。高校普遍认识到讲座的重要作用,并开始举办讲座,但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我们了解到高校讲座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对讲座价值认识不足 
  讲座对学生开展学术交流、丰富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 
  重要的导向作用。实践中,很多学生忽略了讲座承载的文化价值和主讲人智慧指引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学校的“任务”,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对讲座的价值不被认可。 
  (二)参加者主动性不高,讲座“上座率”高低不均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认为,知名专家和学生认同度高的主讲者的讲座,学生“上座率”会高。但由学校、学院二级管理分别组织的讲座,从主讲人、讲座主题,到时间、地点都是有相关部门事先确定好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内心深处并不会完全认可,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并且,在参加讲座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常感到喜欢和想要听的讲座比较少,听到的讲座不喜欢。如此,高校中除了名家讲座和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讲座“上座率”较高外,其他讲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差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讲座采用强制化方式,存在“抓壮丁”现象 
  为了使讲座“不冷场”,很多时候组织者都硬性要求和规定学生参加讲座活动,存在“抓壮丁”的现象,挫伤了学生听讲座的积极性。此外,学生被动参加讲座活动导致听讲者不认真,主讲人没激情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讲座的预期效果。据了解,很多学生虽然认同强制参加讲座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开阔视野,但很多学生对于这样的组织管理方式很不喜欢,觉得组织者并没有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抓壮丁”的方式也让学生感到讲座是组织者的事情,自己是为了配合完成任务而“被参加”的,逆反情绪增加,讲座难以达到最初的目的。
四、基于需要与动机理论提出的措施与办法 
  面对大学讲座开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参加讲座的热情、如何将“被参加”变为“自愿参加”,构建一个与大学讲座功能要求相衔接的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心理学理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iii。高等教育目的是指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何种高级专门人才的素质、规格和质量要求的预期规定iv。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当代大学生在高校中除了学习知识、锻炼自我,获得隐形的自我价值提升之外,更需要毕业证、学位证、优秀表现的证明作为步入社会的敲门砖。鉴于此,笔者以需要和动机理论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听讲座的动机为目的,尝试提出以下措施: 
  (一)设置合理目标,将参加讲座次数与学位获得相联系,突出大学讲座的必要性 
  学校将参加讲座的次数作为获得毕业证、学位证的必要内容之一,让学生顺利毕业的需求转变为主动参加讲座的动机。 
  具体操作办法如下:1.学校制定包含完成讲座要求的学位获得办法,所有在校就读的本科生只有在4年内参加学校认可的若干次讲座,方可获得学位,具体次数根据学校情况而定;2.学校在学生入学初为学生发放《讲座卡》,便于学生记录参加次数,并告知学生此卡为学生毕业时检验讲座完成次数的依据,让学生妥善保管;3.学校委托学校学生会或者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的相关人员采用《讲座卡》盖章的形式负责参加讲座学生的登记工作,负责该项工作的队伍必须制定严格的轮班值班制度,如实登记确保无误;4.学生参加讲座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决定,体现我校自主自由的教学管理风格;5.各讲座根据其组织单位、主讲人、主讲内容的科学性、推广性来确定是否具有盖章资格,但是否盖章不提前告知学生,学校具有最终解释权。 
  此方法旨在将参加讲座变成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将听讲座变成学生顺利毕业的内在需求。当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将会不断转化为动力。在此背景下,不强制学生参加具体的某场讲座,而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时间安排自主选择讲座内容和讲座时间,将“被参加”转换成“自愿参加”,体现了学校尊重学生发展特点、关爱学生快乐成长的初衷,能激发学生参加讲座的积极性。这种“有限制”的自主选择既突出了高校讲座的重要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一举两得。 
  (二)合理运用奖励,将参加讲座次数与评奖评优相联系,突出大学讲座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行为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人的学习是否成立关键在于强化。强化一般分为正强化(又称“积极强化”)和负强化(又称“消极强化”)。当人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频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体现在学生方面,就是用表扬或者奖励这种刺激来让学生增加做出某种行为的次数。高校中,奖赏或表扬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在完成学校规定的讲座要求的基础上,积极参加讲座活动的学生,各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可制定与参加讲座次数相关的奖励条例,进而增加学生参加讲座行为的可能性。 
  具体操作办法如下:1.各学院结合自身实际,将参加讲座的行为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奖学金评定的条件中,以此作为对积极听讲座学生的鼓励;2.困难生补助、勤工岗位招聘过程优先考虑能积极参加讲座活动的学生;3.将是否积极听讲座作为学生干部任用的参照条件之一;4.在党员发展过程中予以优先考虑;5.尝试将超过规定听讲座次数的活动,作为二类学分评定中的一种补充方式。 
  此方法以动机强化理论为依据,通过正强化激发学生参加讲座的动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突出了大学讲座的重要性,推进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 
  五、创意与成效 
  本文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运用需要与动机理论,巧妙的将学校“强制”学生参加讲座的外在动机转变为学生“必须”参加讲座的内在需求,通过心理学知识,让学生的内在需求自动转化为参加讲座的动力,并结合奖励的方式予以正强化,解决了高校讲座“上座率”低、学生积极性差的问题,能有效避免使用“抓壮丁”的尴尬管理方式,既突出了讲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了学校通过提高讲座的内在价值和知名度、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i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83356.htm. 
  ii (加)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9. 
  iii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2. 
  iv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6f9a79caa1c7aa00b52acbef.html 高等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加)约翰·范德格拉夫.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9.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心理学基础(第2版)[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2. 
  [3]田仙贵.大学学术讲座与人才培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陈梦诗.关于大学生对讲座态度的调查报告——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谈古论今,2010(5). 
  [5]郑彩莲.校园讲座的现状及建设途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 
  [6]刘兴华.对高校学术讲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2). 
  [7]柳翔.高校学术讲座建设的路径[J].教书育人,2013(24).
 
 
总机:0411-83630501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83623796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