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家 谱 杂 谈
守望中华礼仪之邦
楚汉相争的决战问题
漫谈中唐诗坛
从 碑 帖 之 学 看 海 派 书 法
东北名人书翰一脔
摛藻扬芬连海情
大连图书馆“满铁资料”之满语、满学图书概述与举要
大连图书馆藏古籍眉批选抄
浅析近代以前地域带给中日间的文化差异
中国近代妇女伦理思想演变与建构
毛文龙与“毛家将”述论
大连地区考古学史研究(1895—2005)
东洋文库藏《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资料随录
高邮王氏父子与陈奂往来函件略考
门前两株白果树
《天风阁词》论稿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
国贼郑孝胥旅大行事心迹考实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
汉字书法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
《读书敏求记》版本源流述略
古调洵堪爱 今人妙手弹——《大连赋》序
大连赋
赋彩扬厉 书文俱美——评张本义书法近作《大连赋》
写新都会 壮新胸怀 拓新气象 开新赋体
初日楼词述论稿(1)
初日楼词述论稿(2)
初日楼词述论稿(3)
初日楼词述论稿(4)
初日楼词述论稿(5)
初日楼词述论稿(6)
初日楼词述论稿(7)
大连图书馆藏稿本述略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大连图书馆藏稿本述略
作者:陈艳军
大连图书馆向以独具特色的珍藏,享誉海内外,吸引着专家学者。这些独具特色的馆藏古籍主要来源于原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的旧藏,即今天我们通称的满铁资料、罗振玉家藏、王永江家藏三个部分。在这些收藏中,内容包罗万象,版本独具特色。其中的稿本,堪称珍品中的菁华。为使读者更多了解大连图书馆馆藏,本文试就馆藏稿本12种,依目力所及,一一罗列,溯其源流。
    陈履中•《孟子论文》七卷
    是稿一函三册,高28.3厘米,宽18.8厘米。半页九行,行十九、二十字,楷书,无栏格,白口。首页右下钤“敬堂行三”印,部分为馆藏印覆盖。全书朱墨笔圈点勾勒,行间夹注。卷前有自序两篇,遂安姜士仑序一篇,柘城高玢序一篇,永城李惺序一篇。在自序中,陈履中言明著《孟子论文》之意义,“明孟子之道”,“以求本溯流,以穷源之一道也”。书衣题“旧钞未刊本”,当是刊刻前稿本。
    陈履中,字执夫,号雁桥,康熙举人。明末复社名士陈贞慧之孙,其父宗石入赘商丘侯方域家,遂为商丘人。雍正间累官御史,出为甘肃布政参议,长守宁夏道。后因坐事罢归,居家二十余年,闭门著述,有《四书直解》、《孟子论文》、《河套志》、《宋州人物志》、《寓圆纂集》及《雁桥诗钞》等书传世。
    张廷济•《家藏金石家书目•研斋金石目次》一卷
    是稿一函一册。半页九行,行二十五字,行楷,单边,浅赭色格纸,有横格, 书口上端有“竹林书塾”四字,下端有隶书“海云”两字,卷端右下钤“已为莫奚受有”朱文长方印、“世荣印信长乐”白文方印,扉页钤 “徐氏玉林堂印”朱文长方印,卷末钤“寿所藏”朱文方印。书皮上书“张叔未先生手写所藏金石文字目录”。书内略有涂改增删。卷后有龚橙题字一行:“此梁山舟学士自簿金石文字,同治四年夏得之,以贻朗亭。橙记”。继之以罗继组题字两行:“此张叔未先生手稿,余细验笔,逾知之。叔未先生蚤年书颇似山舟,与晚年书迥别,龚孝拱习见晚年书,故疑是山舟,为举正之,继祖。”
    橙即龚橙,龚自珍子。字孝拱,号昌匏,晚号半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王韬为其撰小传,称其 “藏书极富,甲于江浙,多四库中未收之书,士大夫家未见之书。孝拱少时,沉酣其中,每有秘事,篝灯钞录,别为一书,以故于学无所不窥,胸中渊博无际”。他精于文字学,对元史也颇有研究,著《元志》五十卷。工诗词,善书法,时有“孝拱真书自一家”之誉。然为人与其父迥异。八国联军来犯,为向导引贼入圆明园,为世人唾。晚年发狂而卒。龚橙同治四年(1865)夏得此手稿,误以为梁同书手稿,并赠给沈朗亭。梁同书(1723—1815),字元颖,号山舟,晚号石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举人,特赐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讲。工书法,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等。朗亭即沈兆霖(1801—1862),字尺生,号朗亭,又号子荥,亦为浙江钱塘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官陕甘总督,赠太子太保,谥文忠。
    张廷济(1768—1838),字叔未,一字说舟,号竹田,又号海岳。浙江嘉兴人。嘉庆举人。善书画,精鉴赏,富收藏。行、楷书冠绝当时,“叔未书,法南宫,草隶独出冠时”(《清史列传》)。著有《金石文字》、《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清仪阁金石题识》、《清仪阁古印偶存》、《桂馨堂集》等。
    是稿为著者手稿,为家藏金石书目录集。
    英和•《赓扬集》不分卷
    是稿两函十五册,高25.1厘米,广17.8厘米,行字不等,楷书,无格,白口。包括《庚扬集》七册,《使清海草》一册、《恩福堂诗抄》                                                                  两册,《馆课》一册、《制艺》一册、《钦案奏稿》一册、《旗务奏稿》一册、《条奏底稿》一册。各稿未经编次刊刻,内有五册经作者亲笔署题。《八旗艺文编目》曾著录英和有《恩福堂诗抄》十二卷,抄本。是稿《恩福堂诗抄》首册卷端右下钤“英和之印”朱文方印,卷末钤“树琴英和”朱文方印,据此可知为英和稿本。《庚扬集》是英和自嘉庆元年(1796)至道光六年(1825)的诗文集,《恩福堂诗抄》则是英和乾隆五十八年至道光八年间古今体诗文的整理。《使清海草》卷尾有“壬辰仲冬月陆费瑔谨诵五过录藏一本”题字一行,据于植元先生研究,《使清海草》出自英和子奎照之手,此说可信。
    英和(1771—1840),满洲正白旗人,姓索绰洛氏,汉姓石。字树琴,号煦斋,汉名石桐。历任乾、嘉、道三朝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道光八年(1828),因皇陵地宫浸水案,被人“引应奏不奏例,比拟大辟”,被“解发黑龙江充当苦差”。道光十一年三月,被赦回京。因此遭遇,英和退守田园,借诗文以寄哀愁。70岁时,抑郁而终。
    海保•《守拙轩诗稿》三卷《军中杂稿》一卷
    是稿一函两册,高25.5厘米,宽12.1厘米,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楷书,白口。《守拙轩诗稿》各卷分别标出页码,卷一右下方钤“海保臣印”白文方印一枚;《军中杂稿》卷首钤自用印一枚,卷末钤“海保臣印”白文方印、“鹿门”朱文方印各一枚,《隐梅庵道人小传》右下方钤 “亚圣之孙” 白文方印一枚,朱墨笔圈点。是稿由门人包文适(兰圃)校录,海保子松荣(友芝)编辑。根据印记,当为海保稿本。清《八旗艺文编目》有著录。《守拙轩诗稿》三卷,卷前有许奉恩(叔平)守拙轩诗稿序、海保自叙。许奉恩,字叔平,安徽桐城人,廪生。海保挚友之一。《军中杂稿》一卷,卷前有海保序。
    《守拙轩诗稿》收海保诗200余首;《军中杂稿》收海保文稿33篇。许奉恩称其为人 “谦抑”,“不炫厚赀,不矜绝伎”,诗“能为各体”,“君之诗亦如君之为人,慷爽峭峻,振奇出类,犹之李杜白诸公之诗之各肖乎!”(前引文出自许奉恩序)海保认为,“文,大抵有三义焉:学究天人,笔补造化,推测宇宙阴阳之奥旨,发明圣贤授受之精微。其文敛气在骨,博厚高明,可以参天地而通鬼神,是之谓圣文;次如外王内圣,过化存神,律一已而,希圣希天,御万国而立功立德。其文骨重气凝,昌明博大,所谓匹夫所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之谓至文;又次如研经注史,载兴乱之所由,而人知感发,彰善瘅恶,明兴灭之所自,而人识劝惩,其文气骨停匀历,万古而不磨易,一字而不得,是之谓鸿文。”海保“抱关击柝之暇”,偶作文章,自以为“未逮”古人万分之一,随手抛弃。及至晚年,因“官冷无事”,遂“找辑”文章若干篇,以留给家族中后人。(前引文出自海保自叙)
    海保(1811—约1870),字鹿门,孟姓,隶汉军镶红旗,祖籍北京,自称“长白海保”、“落帽山人”,宦海沉浮一生,官阶无大建树。
    董恂•《董韫卿日乘》十三种十三卷
是稿六函二十二册,版框高10厘米,广13.9厘米。半页十行,朱栏,白口。封皮钤“董”朱文葫芦形印、“酝卿”朱文方印各一,扉页钤“酝卿”朱文方印,“董醇”白文方印各一。据此印记,是稿为董恂稿本。记事始于道光二十六年,止于光绪十三年。有《随轺载笔》七种,《时维鹰扬》一种,《千佛名经》一种,《权衡仓粟》一种,《文缘琐记》一种,《还读我书》一种,《勤笔免思》一种,《奉讳归里》一种,《范我驰驱》一种,《转漕衡湘》一种,《魏阙重瞻》一种,《秋闱琐记》一种,《量入为出》一种。《随轺载笔》七种有《问津记一》丙午查办长芦事件、《问津记二》丙午收买天津商米、《问津记三》丁未验收海运商米、《问津记四》戊申验收海运南粮、《问津记五》壬子验收海运南粮,《迎薰记》己酉山西运城查办,《度陇记》己酉查办甘肃事件。
    董恂(1870—1892),字饮之、忱甫,号韫卿,江都县邵伯镇人。初名醇,后避同治帝讳改恂。道光二十年(1840)中进士,事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历任户部主事、湖南储运道、直隶清河道、顺天府尹、都察院左都御史及兵、户两部侍郎、尚书等职,还曾充殿试读卷、会试正副主考官,以及文宗、穆宗二帝实录馆总裁,又曾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全权大臣,奉派与比利时、英国、俄国、美国等国签订通商条约。董恂勤于记事,每任一职或奉一差,都有笔记记载,先后著有《随轺载笔》七种、《楚漕江程》、《江北运程》、《甘棠小志》、《荻芬书屋诗文稿》以及《手订年谱》等近百卷。《楚漕江程》、《江北运程》、《甘棠小志》、《荻芬书屋诗文稿》以及《手订年谱》等都已经刻板印刷,然亦有未能刊刻者,《董韫卿日乘》即如此。
    李本柱•《十瓯斋诗稿》不分卷
    是稿一函四册,版框高16.4厘米,宽12.3厘米。半页十行,行十九字,楷书,双黑口,单鱼尾,书口有“十瓯斋”字样。每册首页钤“王氏珍藏”朱文印,“王懿荣印”白文印。全书朱墨笔圈点、校勘、贴签。函套题签署“十瓯斋诗稿王文敏藏本  玉良署端”。玉良,即孙宝田(1903—1991),号辽海鳌翁,生于大连金州,师从罗振玉、王季烈,治大连地方史,有《旅大文献徵存》等。函套内侧有:“作者李本柱为山东武定人,为李之芳之曾孙。李之芳顺治进士,总督浙江军务,平耿精忠乱,卒谥文襄。李本柱之事历不可考,留待博雅。”内夹浮签二页,上书“十瓯斋诗稿得之于市坊小贩手中,原本所查残缺,仅可看清注,此为李某十瓯斋,名尚不可考。根据诗题先文襄平耿逆之叶,考证《人名大字典》,有李之芳,山东武定人,顺治进士,总督浙江军务,平耿精忠之乱,卒谥文襄。罗继祖先生来函云:考之《山左诗抄》、《山东通志》知为李之芳之曾孙,名当为李本柱。细阅原本残处,尚颇近似。卷首有王懿荣珍藏印,王籍山左,谊重同乡,想当然矣。王贤□(此字不识)志于大战后之第二年即西历一九四六年也”
    全书分为《车中集》、《车中二集》、《蓬集》、《竹舫草》、《椎卢集》、《粤东游草》、《得鹏楼草》7种,共收诗450余首。
    李本柱,山东武定人。曾祖李之芳,顺治朝进士,总督浙江军务,平耿精忠之乱,卒谥文襄。李本柱事不可考。
    沈铭彝•《云东逸史年谱》一卷
    《云东逸史年谱》一册, 首页钤“罗振玉”白文方印,卷末钤“罗振玉印”朱文方印。全书共11页。有罗振玉题识:“此姚云东年谱手稿,得之嘉兴唐鹪庵家,不著撰人姓氏。中有‘铭彝按’云,知为沈竹岑先生撰。以予所藏《李英公碑》碑末沈氏跋尾观之,即竹岑先生手书也。编中前为年谱,后为世系表,再后为墓图,而附以《弟云东遗宅诗》一首。云东绘事精妙,为梅道人后一大家。此谱搜讨至详,异日当为梓行。沈氏,字纪鸿,官至教谕。道光十七年卒,年七十五。为张叔未先生姊夫,精于金石之学。《金石学录》曾著其名而不详其事,实为书其概略于此。光绪戊申正月上虞罗振玉题记。”
    沈铭彝(1763—1837),字纪鸿,号竹岑,浙江嘉兴人。官至教谕,精金石学。有《沈竹岑日记手稿》等书。其父沈可培(1737—1799),字养原,号蒙泉,晚号向斋。乾隆三十七年进士,历任江西上高、直隶安肃知县。馆藏有稿本《旧事重提》一册。姚云东(1422—1495),即姚绶。字公绶,号榖庵,自号仙痴,人称丹丘先生,晚号云东逸史等,浙江嘉善人。官至广东道监察御史,后因忤逆权贵,被贬为永宁知县,遂辞官不做,回归故里,善诗文书画,以此终老其生。罗振玉光绪三十四年(1908)得此书,并做题记。1914年罗振玉践行题识所言“异日当为梓行”,以稿本影印出版。本书内容体例,在题记中罗振玉已记述详明。
    吕海寰•《奉使公函稿》不分卷
是稿两函七册,左右单边,版框高24.3厘米,宽15.9厘米,半页十行,字数不等,红格,行楷,白口,单红鱼尾,书口有“一言堂”。封皮左题“奉使公函稿存”,右题“原稿”,以万、冕、衣、旒等分册(此书曾遭水浸,有三册字迹已失),第一册书名页题“奉使公函原稿存查七册”。第六册封页题“公事要函”、“京外各大宪及京卿司道”。书内各件函稿结尾间有“已缮”、“经缮”、“发缮”、“某月某日发”、“此稿勿庸缮发”或“应抄”等小字,在署名处钤有“言忠信行笃敬”朱文长方印。
    吕海寰(1843—1927),字镜宇,山东掖城人。幼读私塾,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任工、兵、外务部尚书,以善办外交闻名。创建中国红十字会。著有《奉使金鉴》六十卷、补辑四十卷,《庚子海外记事》四卷。
    光绪二十三年(1897),吕海寰经李鸿章推荐,任驻德、荷兰公使。使德四年正值中德关系多事之秋,吕海寰与国内总理衙门大臣奕劻、总办大臣吴廷芬、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频繁函件往来,遂成《奉使公函稿》。是稿记述了自山东曹州教案发生至辛丑条约签订前中德两国间的外交史料,诸如关于修筑胶济铁路问题的交涉、关于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打死一事的交涉,以及英德、英俄等国间的关系,是研究这一时期中西关系史的重要资料;公函记述了义和团的一些活动、在德国购买武器等问题,为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公函还记述了吕海寰为整顿武备购买军用物资、多次建议政府派人出洋留学、为振兴中国商务四处访求人才的情况。在吕海寰笔端,我们还能够读到使德途中他的所见所闻、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在南洋等地华侨的境遇等等,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王锡祺•《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不分卷
是稿两函十三册,版框高18.1厘米,宽12.3厘米,半页九行,字数不等,楷书,双红鱼尾,朱格,白口。《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汇集中外人士有关地理类著述96种:美丁题良译《地志启蒙》,美李安德撰《地势略解》,清孙文桢撰《坤舆撮要》,清叶翰撰《亚洲全图说略》,清徐崇立撰《地球山水答问》,《腾越近边关隘考》,清叶翰撰《亚洲山势说略》,清王锡祺撰《都鲁金矿疏略》,清王锡祺辑《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汇录》,清曹廷杰撰《东三省舆地图说》、《东北边防辑要》、《图们江口宜划归中国议》,清周传榑撰《东三省边防答问》、《内外蒙古边防答问》,俄铺加特撰《中国边事论》,佚名撰《闵俗杂志》,清许景澄撰《帕米尔图叙》,英爱吴锡匹敌亚撰《帕米尔考略》,清薛福成撰《帕米尔及附近诸地考略》,清胡祥鑅撰《印度喀楚特图说》,英乔恩斯撰《克什米尔考略》,清陶模撰《新疆南山杂议》,清谢济世撰《西北域记》,清张海撰《西藏纪述》,清升泰撰《藏印边务录》,清陈炽撰《西藏篇》,英李提摩太撰《俄国变通兴盛记》、《安南变通兴盛记》、《缅甸变通兴盛记》,佚名撰《游历俄国风土记》,日镰田荣吉撰《俄游纪略》,清沈林一撰《俄属纪略》,佚名撰《辉春舆地考》,佚名撰《俄国新疆考》,英陔勒低撰《俄属波嘎拉新志》、《俄属基法新志》,佚名撰《中俄交涉考》,佚名撰《俄东西分界江岭城埠风土大略论》,清陈贻范译《俄人蚕食太平洋迤北边地考》,佚名撰《墨领峡考》,清陶保廉撰《游西岳诸峰记》,清刘大櫆撰《浮山记》,清刘开撰《游石钟山记》,佚名撰《封禁山考略》,清储湛撰《游云巢记》,清柯培元撰《玉山考》,清徐崇立撰《西北山镇考》,佚名撰《阿尔泰山考》,清王德均撰《长江图说》,《中国海道图说》、《澎台海道图说》、《朝鲜海道图说》、《日本海道图说》,比卢法尔撰《黄河由盐窝改道情形》,佚名撰《黄浦考》,清黄显台撰《北江形势论》,清李功谱撰《春明纪游》,佚名撰《海门风土记》,佚名撰《沙市情形记》,清陈其昌撰《藏蜀界务图记》,佚名撰《西江清形》,佚名撰《江洪江场图说》,佚名撰《云贵川商务论》,清吴德煦撰《章谷屯志略》,佚名撰《海洋深浅考》,佚名撰《山海关记》,日郑永昌撰《秦皇岛记》,佚名撰《威海卫形势》,佚名撰《威海卫形势论》,佚名撰《胶湾详述》,清程子翼撰《沪游记一卷》,佚名撰《上海海口形势考》,佚名撰《浙西铁路情形论》,佚名撰《舟山考》,佚名撰《沙门湾形势说略》,佚名撰《三沙湾情势记》,清柯培元撰《噶玛兰风俗志略》、《噶玛兰番市志略》,佚名撰《澎湖列岛志略》,佚名撰《虎门形势》,佚名撰《九龙开埠记》,佚名撰《九龙志略》,佚名撰《广州湾形势考》,佚名撰《三水新埠记》,清吴桐林撰《广州湾图说》,清周逢源译《东方商埠术要》,佚名撰《游三仙洞记》,佚名撰《平壤济南浦记》,佚名撰《越南风俗记》,清周传谋译《琉球岛记》,清沈林一撰《缅甸记略》,英浮乃撰《逻罗考》,清孙兆熊撰《逻罗考》。 
    王锡祺(1855—1913),字寿萱,别号瘦冉。江苏清河人,世居山阳。光绪中任刑部候补郎中。为救国曾东渡日本求学。他一生治学,尤精于地理。“终日垂穷合坐,图籍纵横,丹黄不离手”,倾其毕生经历,编辑汇钞了大批地理著作,以其书室命名,成《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十二帙,《补编》十二帙,《再补编》十二帙,《三补编》十帙。《小方壶斋舆地丛钞》,《补编》,《再补编》,先后于清光绪十七年、二十年、二十三年由上海著易堂排印出版,流传于世。而《三补编》则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以稿本成书,有叙末“光绪辛丑三月上浣南清河王锡祺谨叙于小方壶斋”为证,光绪辛丑即为光绪二十七年。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补编》编排体例和收书范围风格与前三编一致。从内容上看,他更多关注国计民生,愤慨于西方列强蚕食我领土,清政府却腐败无能,官民麻木。从《三补编》叙言中,可见一斑。“中国隶亚洲,亚洲何若?中国不之知而日本知之,而欧美各国知之。日本欧美各国何若?同治以来始稍稍有缀旧简,采象胥,开辟蹊径者。然斐洲澳洲则仍懵然盷然也。……谓非官民睽亥,锢疾于雅片,沉溺赤仄,蔽囿于时艺试律殿体,……德据胶澳,俄占旅顺,英租威海,法营广湾,意大利夺取沙门湾。 ……人核实而我蹈丘,人复古而我韪时,人因利乘便而我深闭固拒,人约纵连衡通力合作,而我一意孤行踽凉鲜偶。” 反映出王锡祺作为清朝末年的有识之士,渴望了解世界的急迫心情。是稿为清稿,多人抄缮,字迹清晰工整。在书的天头地脚等处,记录了需要修改的文字和格式要求,当是校稿者笔迹,概是准备交付印刷前所作的最后修改。未能付梓,个中原由,不为外人所知,也只能由后人揣度琢磨了。
    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不分卷
    是稿一函十册,版框高20.2厘米,宽15.1厘米,半页十一行,用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稿纸抄写而成,装订简易。首页钤满铁大连图书馆方藏书印一枚,椭圆入藏印一枚,标示时间为“昭10.9.30”。据此可知,此书稿昭和10年,即1935年9月30日,入藏满铁大连图书馆。此时距离罗布桑却丹离世已经7年,这本手稿是如何为满铁收藏的呢?是作者寄赠,还是其他途径?目前尚没有资料可以说明。
    罗布桑却丹(1873—1928),蒙古名巴颜陶格涛,汉名白云峰、罗子珍,罗布桑却丹是其藏名。蒙古族著名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民俗学家。祖籍内蒙古阿拉善,出生于喀喇沁左旗阿日山乌苏(今辽宁凌源市)。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光绪二十八年(1902)冬,获理藩院“四种语言固师”学位(喇嘛学位名称,专门从事喇嘛经翻译);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翰林院聘其为满蒙高等学堂教师;光绪三十三年(1907)至民国三年(1914)间,两次东渡日本,任教东京外国语学院和京都板原寺佛学院。1914年回国,先住沈阳,后定居大连。供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外事课,并著书立说。
    《蒙古风俗鉴》是罗布桑却丹的代表作。1915至1918年间,经四年历练,用蒙古文字写就。他几易其稿,但直至去世,此书没有公开出版发行。现存世稿本有两种,一种存日本东洋外国语大学,一种存大连图书馆。经中日学者比照研究,认为存于日本东洋外国语大学本为初稿,存于大连图书馆本为定稿。1981年,蒙古族学者哈丹碧扎拉桑抄录大连图书馆藏罗布桑却丹手稿本《蒙古风俗鉴》批注的蒙文版《蒙古风俗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从此,《蒙古风俗鉴》拂去了神秘的面纱,为我国学者所认识,对罗布桑却丹及《蒙古风俗鉴》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一批优秀的论文著作发表出版。1988年,学者赵景阳以此为蓝本翻译的汉文版《蒙古风俗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为罗布桑却丹和《蒙古风俗鉴》研究锦上添花。据蒙古族学者朝格吐比对大连图书馆藏手稿本,哈丹碧扎拉桑抄录批注本存在错误。
    《蒙古风俗鉴》全书分为六十一类,从蒙古源流谈起,内容包罗万象,蒙古地区自然环境、物产、风俗民情,以及蒙古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宗教、地理、历史、医药、动植物、刑法、婚姻、风俗、习惯、历史等,无所不包。以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论述了物质世界的发展变化,揭示了喇嘛教与封建剥削制度的关系,揭露了喇嘛教的欺骗性和危害性,被誉为蒙古族的“百科全书”,是蒙古学研究的珍贵历史文献。
    王永江•《王永江手稿》十七种,《易原窥余》不分卷。
    《王永江手稿》十七种,清末至民国间手稿本,二十二册。《自传》(1872-1913年间) 一册,《丁卯日记》(1927年) 一册,《存画录文稿钞》一册,《阴符经》一册,《阴符经浅解》一册,《三易皆演后天卦》一册,《赋》一册,《世之治》一册,《胎息服气诀》一册,《铁龛医学辑要》两册,《温病条辨》两册,《医学钞》一册,《医学笔录》两册,《腾蛟起凤》一册,《花团锦簇》一册,《群英杂集》一册,《游观等杂钞》两册,《文囿猎新》一册。
    《易原窥余》一册,民国十三年(1924)圈点校订稿本。
    王永江(1872—1927)字岷源,号铁龛。祖籍山东蓬莱县,生于辽宁金州。20岁以县试第一考取优贡,步入仕途。至民国七年(1918),升任奉天省长,民国十二年(1923),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民国十五年(1926),鉴于军阀混战,借病请假回籍,从事著述。著有《读书偶得》、《铁龛诗草》(二集)、《易原窥余》、《阴符经注》及《医学辑要》、《痼疾窥余》等。
    松崎鹤雄•《毛诗摘说》不分卷
是稿一函六册,版框高19.3厘米,广13厘米,半页十行,行十九字,白口,朱格。用侔天精舍朱格稿纸抄写。行间删削增改,有眉批。卷端钤“中国长春铁路公司中央图书馆”藏书印,标示入藏时间为“民国38.1.19”,即1949年。是时,松崎鹤雄已归国三年,满铁大连图书馆亦由中苏合营的中国长春铁路公司接管经营,本馆如何寻得是稿,尚无法判定。经与作者其他稿本字迹比对,是为松崎鹤雄手稿真迹。
    是稿包括《王风》一册,《卫风》二册,《郑风》二册,《鄘风》一册。摘录诗句,解题释义,集众家之说,述自家观点。
松崎鹤雄(1867—1949),号柔甫,日本汉学家。1908年来到中国,1910年往长沙拜叶德辉、王闿运为师,学习中国文化。1920年起任职于满铁大连图书馆,为司书。1930年,参加中国营造学社,任参校。九一八事变后,离开学社。因负有为日本收集中国珍贵古籍之使命,频繁参与书籍买卖活动。尤其为满铁图书馆图书补充,“贡献”卓越。1929年,奉命急赴北京,搜购珍籍10大木箱。在买卖南浔嘉业堂藏书上,极尽心机,迷惑刘承幹,购得《永乐大典》44册。他还为生活陷入困境的邓之诚牵线卖书。
    松崎鹤雄对《论语》、《诗经》、《尚书》、《楚辞》、《山海经》等中国文献有精深的研究,出版《诗经国风篇研究》、《诗经に就ぃて》、《历代诗经研究概说》、《楚辞の九歌に就ぃて》、《山海经に就ぃて》等专门著作,著有《十六七世纪中国思想の研究》、《食货志汇编》、《湖南事情》、《柔父随笔》、《近读书籍一二》等书。因其对汉学研究的成绩,1933年,他的学生们组织成立了柔父会,定期举办清谈会,松崎鹤雄主讲。先后主讲了《明末の科学者徐光启》、《硕学王国维》、《湖南の博学叶德辉》、  《(湖南の纯儒)王先谦》等,并由柔父会编辑,单册出版。编辑了多种文献目录,在满铁大连图书馆馆刊《书香》上发表。
    与营造学社社员阚铎、瞿竞之及国内文化界知名人士比如邓之诚、罗振玉、刘承幹、王季烈等频有交往。1933年应罗振玉之邀,到旅顺库籍整理处与罗氏姊夫何益三同主整理内阁大库史料。1946年4月回国,邓之诚写《送松崎柔甫鹤雄之子归日本》绝句三首,为其送行。“  年中土思依依,青鬓来游白首归。从此花开肠应断,落花风里送征银。定知猿鹤喜君还,万树樱花照玉颜。唯有交情抛不得,移情终古是三山。万里波涛一苇航,诗囊安稳压归装。他年尚有重来约,日月休伤似酒浆。”(《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1月10日第1期:邓瑞《邓之诚与松崎等人的友谊》)罗继祖有《寄怀松崎柔甫》:“朝餐湖渌夕山岚,灯火人知老学盦。世难抱经修夙好,道穷集蓼喻偏甘。襟期恍接羲轩上,风景真如晋宋南。我亦金根同不学,荷衣延誉到今惭。”
    以上罗列,只是大连图书馆藏稿本中的一部分,却也反映出大连图书馆藏稿本的特点。这些稿本既有手稿本,也有清稿本,皆为海内外孤本,且只有个别后来影印出版,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巨大,是我们今天研究版本、作者思想、生活时代、写作背景的宝贵资料。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