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家 谱 杂 谈
守望中华礼仪之邦
楚汉相争的决战问题
漫谈中唐诗坛
从 碑 帖 之 学 看 海 派 书 法
东北名人书翰一脔
摛藻扬芬连海情
大连图书馆“满铁资料”之满语、满学图书概述与举要
大连图书馆藏古籍眉批选抄
浅析近代以前地域带给中日间的文化差异
中国近代妇女伦理思想演变与建构
毛文龙与“毛家将”述论
大连地区考古学史研究(1895—2005)
东洋文库藏《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资料随录
高邮王氏父子与陈奂往来函件略考
门前两株白果树
《天风阁词》论稿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
国贼郑孝胥旅大行事心迹考实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
汉字书法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
《读书敏求记》版本源流述略
古调洵堪爱 今人妙手弹——《大连赋》序
大连赋
赋彩扬厉 书文俱美——评张本义书法近作《大连赋》
写新都会 壮新胸怀 拓新气象 开新赋体
初日楼词述论稿(1)
初日楼词述论稿(2)
初日楼词述论稿(3)
初日楼词述论稿(4)
初日楼词述论稿(5)
初日楼词述论稿(6)
初日楼词述论稿(7)
大连图书馆藏稿本述略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东洋文库藏《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资料随录
作者:吴 格

    一、引 言
    日本东洋文库新近入藏之《<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资料》(下简称《编纂资料》。分类号:X1/3-B/42。登录号:369376),凡六函88册,分为“研究所”(三函48册)、 “书目”(三函40册)两部分。其书高26.5厘米,宽20厘米,封面(底)单叶磁青布拓裱,与内(底)封叶粘连,四眼双线装订,上下书背包角。各册均订为五十叶左右,十二行红格稿纸(版匡高17.1厘米,宽34.2厘米),四周双栏,文武边,白口,版心有朱长方墨丁,全书统一型制。
    此批资料之性质,属于民国二十至四十年代原北平人文科学研究所(下简称“研究所”)组织编纂《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下简称《续修提要》)时遗存之“交稿记录”(“研究所”部分) 及“书目记录”(“书目”部分)。所谓“交稿记录”,即各撰稿人所交提要稿之篇目及时间记录;所谓“书目记录”,即各撰稿人与研究所拟定之提要书目。以上两种记录,均以人立册、人各一册(或两册),分别著录《续修提要》篇目13000余种、书目19000余种。根据记载,《编纂资料》于1945年由研究所方面向国民党教育部特派员沈兼士先生完成移交,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图书馆收藏,建国后递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目前正在进行之《续修提要》整理,系据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续修提要》原稿(1998年齐鲁书社影印本),并取同出一源之《续修提要》油印稿参校。由于《续修提要》稿总数有34000余篇、涉及撰稿人70余名,各篇提要稿之具体撰人,尚存部分空白及误缀。利用“交稿记录”与“书目记录”,对于确认《续修提要》各稿著者,首先可收比勘之效。鉴于《续修提要》编纂史研究尚属起步,有关档案及资料尚未公开或已流失,《编纂资料》之发现与利用,对于了解《续修提要》编纂原委及相关人事,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兹据笔者于东洋文库检阅《编纂数据》之笔记,逐册介绍如次,覆查校核所得,附识其后。

    二、关于《续修提要》“交稿记录”

    《续修提要》“交稿记录”48册,封面左上、右下方各贴红色纸签一方(白纸衬边),上签书撰者姓名一行(或书字号而旁注本名,或姓名前后加“编纂(着)者”、“提要目录”等字),格式略存差异;下签书“研究所”三字,各册一律。书根及书背分别以铅字钤印撰者姓名。各册均自次叶始书写,每叶以铅笔画为六栏,栏目分题如下:
(一)某部某类(注明所录图书之类属,如“史部/诏令奏议类”),
(二)书名(注明所录图书书名,如“御制孝献皇后行状一卷敕撰传”)
(三)版本(注明所录图书版本,如“松邻丛书本”)
(四)撰人(注明所录图书著者,如“清世祖制行状,金之俊敕撰传”)
(五)收稿日期(注明提要稿收到日期,如“七月廿二日”)
(六)附注(注明提要稿系属撰稿人某年某月份之稿,如“二十年七月份”)

    第一函十六册(东洋文库编号:研一①)
    第一册
    王式通(封面左上红签,下同,从省)/ 研究所(封面右下红签,下同,从省)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王式通”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
    著录: 
    《御制孝献皇后行状》起,至《程中丞奏稿》止,凡三十六种。
    收稿日期:
   [二十年]七月廿八日(二十年七月份),八月十九日(二十年八月份),八月廿四日,九月廿一日(二十年九月份)。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史部诏令奏议、目录类著作。附注栏记有“著录”、“存目”等语。检《续修提要》原稿,王式通所撰提要存三十六篇,与此交稿记录悉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0.9”,知王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年九月,此为《续修提要》早期成稿。
    第二册
    王孝鱼  提要目录/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王孝鱼”题名。
    著录:
    全册空白无记录
    格按,本册无王孝鱼所撰提要交稿记录,又“书目记录”第六册封面原题“王孝鱼先生”,复经钩乙,改为他人姓名,可知王氏参与《续修提要》编纂曾中辍。今检《续修提要》稿本,王氏所撰提要稿存五十篇,多属子部儒家类著述,交稿当晚于此册登录之时。
    第三册
    王重民/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王重民”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1
    著录:
    《绍兴府志校记》起,至《鹑野堂诗征》止,凡九十三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七月三日(廿三年七月份)、七月十八日;
    [二十四年]十月三十日(二十四年份);
    [二十五年]五月廿五日(二十五年份),八月廿四日;
    [二十六年]五月一日。
    格按,本册所录分属各部,多与敦煌文献、太平天国遗书及《四库》禁书(称“禁书类”)有关。检《续修提要》原稿,王重民所撰提要存一百一篇,较此交稿记录略增数种。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5”,知王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
    第四册
    江瀚/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江瀚”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7
    著录:
    《古文尚书马郑注》起,至《蜀龟鉴》止,凡八百七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年]七月十七日(二十年七月份)、八月十九日,九月二十一日(二十年九月份)、十月十七日,十月二十二日(二十年十月份),十一月十四日(二十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四日;
    [二十一年]一月十六日(二十一年一月份)、二月十五日(二十一年二月份),三月十五日(二十一年三月份)、四月十六日(二十一年四月份),五月九日(二十一年五月份),六月七日(二十一年六月份),七月十九日(二十一年七月份),八月十三日(二十一年八月份),九月十七日(二十一年九月份),十月十八日(二十一年十月份),十一月十日(二十一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二日(二十一年十二月份);
    [二十二年]一月十九日(二十二年一月份),二月十六日(二十二年二月份),三月十二日(廿二年三月份),四月廿日(二十二年四月份,接第一册),五月二十九日(二十二年五月份)、六月十二日(二十二年六月份),八月六日(二十二年八月份),九月九日(二十二年九月份),十月十二日,十一月十五日(廿二年十一月份);
    [二十三年]一月十六日,二月九日(廿三年一月份)、二月二十六日,三月十五日,四月九日,五月十日,廿三年六月份(廿三年六月份),七月份(廿三年七月份),廿三年八月份,九月份(二十三年九月份),十月二日(十月份),十一月七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日(廿三年十二月份),十二月十七日;
    [二十四年]二月二日,三月九日,四月四日,五月十日,五月三十日,七月八日,八月六日,九月二十三日,十月九日,九月三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二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经部各类及史部别史、杂史、地理、政书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江瀚所撰提要存七百四十二篇,与此交稿记录略有出入,可供比勘。册中所记收稿日期偶有参差,又“二十四年二月二日”交稿之“《京口三山全志》十二卷”至“《武夷山志》二十四卷”二十条,因钞写重复勾除,可知“交稿记录”系据交接时清单等誊钞。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12”,知江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
    第五册
    向觉民/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向达”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6
    著录:
    《外国事》起,至《续高僧传》止,凡五十三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九月份(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四年份),五月三十日,九月五日,九月三十日,十月八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有关中西交通史著作,分属子部释家、道家类,史部地理等类。检《续修提要》原稿,向达所撰提要存五十四篇,与此交稿记录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10”,知向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
    第六册
    沈兆奎/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黑色铅字钤印“沈兆奎”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0
    著录: 
    《曾惠敏公奏议》起,至《退思初定稿》止,凡一百七十八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三月十三日(二十五年份),四月二十一日,五月二十五日,六月二十日,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二十七日,八月十二日,八月二十五日,九月十一日,九月十八日,十月七日,十月十九日,十一月十三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十二月十日,十二月廿一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一月十九日,一月二十二日,二月四日,二月六日,三月九日,三月二十五日,四月十二日,四月二十一日,五月十四日,五月二十日,六月二十六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史部别史、载记、传记、地理、诏令奏议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沈兆奎所撰提要存一百七十八篇,与此交稿记录悉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6”,知沈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六月。
    第七册
    编纂者  吴廷燮/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吴廷燮”题名。封底白纸签脱落。
    著录:
    《清秘述闻》起,至《仪礼经注一隅》止,凡六百二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月廿五日(廿三年),十一月五日,十一月十五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七日,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二月廿九日;
    [二十四年]一月十四日(廿四年一月份),一月廿八日,二月二日,二月十三日,二月廿七日,三月十一日,三月廿五日,四月二日,四月十五日,四月三十日,五月十三日,五月二十七日,六月十四日,六月二十九日,七月十六日,八月二日,八月二十六日,九月九日,九月二十日,十月三日,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七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十二月二日,十二月二十七日;
    [二十五年]一月十三日(廿五年份),一月二十一日,二月六日,二月十七日,三月三日,三月二十日,四月十日,四月二十四日,五月十二日,五月十七日,六月十三日,七月一日,七月二十日,八月七日,八月二十五日,九月十一日,九月二十六日,十月十四日,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十三日,十一月三十日,十二月十六日;
    [二十六年]一月四日(廿六年),一月十九日(二十六年份),二月三日,二月二十二日,三月六日,三月二十日,四月一日,四月十八日,五月二十日,六月四日,六月十八日,七月五日,八月廿八日,九月十日,九月廿七日,十月十一日,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十六日,十一月廿九日,十二月十三日,十二月二十七日;
    [二十七年]一月十二日,二月九日,二月廿五日,三月十四日,三月廿九日,四月十五日,四月廿七日,五月十二日,五月廿七日,六月十一日,六月廿四日,七月八日,七月廿三日,八月八日,八月廿三日,九月六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史部正史、纪事本末、杂史、职官、政书、诏令奏议、史表、传记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吴廷燮所撰提要存八百五十三篇,较此增经部礼类、子部兵家类等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7.9”,知吴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八册
    编纂者  吴寄荃/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吴燕绍”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4
    著录:
    《西藏志》起,至《藩疆览要》止,凡五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一月五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
    [二十四年]六月七日(二十四年份),八月二十四日,十二月十八日;
    [二十五年]一月八日(二十五年份),一月廿一日,三月二日,三月二十四日,四月十五日,四月卅日,六月十日,八月十七日,九月廿八日,十一月九日。
    格按,封面题名“吴寄荃”铅笔旁注“燕绍”。本册所录多为边疆史地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吴燕绍所撰提要存四百二十篇,较此增子部兵家及史部杂史、地理、方志、诏令奏议、政书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11”,知吴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九册
    吴承仕/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吴承仕”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9
    著录:
    《仪礼经注疑直辑本》起,至《增订周易本易补》止,凡六十二种(六种抄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七月份(二十三年七月份),八月份(二十三年八月份),九月份;
    [二十四年]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十四日,三月十八日,四月十五日,六月七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十三日,八月十三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经部易类、子部杂家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吴承仕所撰提要存六十二篇,与交稿记录悉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8”,知吴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八月。
    第十册
    何小葛/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何小葛”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8
    著录:
    《成都县志》起,至《夹江县志》止,凡二百八十七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卅一日(二十四年份),七月六日,七月十八日,八月十三日,九月四日,九月十一日,十月十六日(廿四年十月),十一月十八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二十五年份),一月十三日,二月六日,三月十九日,六月十一日,七月六日,八月七日,九月二十二日,十月廿一日,十月十五日,十一月廿三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五日,一月廿八日,二月八日,三月十一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四川省方志。检《续修提要》原稿,何小葛所撰提要存二百八十七篇,与此交稿记录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3”,知何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三月。
    第十一册
    编纂者  何澄一/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 “何澄一”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2
    著录:
    《南海县志》起,至《永春州志》止,凡一百七十七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七月份(廿三年七月份),八月份(廿三年八月份),九月份(廿三年九月份),十月二十四日,十一月十三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四日;
    [二十四年]一月十二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十一日,三月五日,四月六日,五月二十一日,六月廿四日,八月二十四日,十月二十三日,十二月十八日;
    [二十五年]二月十日,八月十四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广东、广西、福建三省方志。检《续修提要》原稿,何澄一所撰提要存一百七十七篇,与此交稿记录悉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8”,知何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
    第十二册
    余绍宋/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余绍宋”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9
    著录: 
    《图汇宝鉴续编》起,至《常惺惺斋书画题跋》止,凡三百八十三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十一月二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子部艺术类书画之属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未收余绍宋所撰提要。余氏所撰《书画书录解题》著录自汉以来历代书画论著甚富,出版于民国二十一年。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11”,知余氏此册交稿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所撰提要一次交稿近四百篇,或即据《书画书录解题》修改而成。
    第十三册
    编纂者  尚秉和/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尚秉和”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6
    著录:
    《九家周易集注》起,至《易内篇》止,凡二百四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六年]八月十七日,九月十八日,十一月二日,十二月七日;
    [二十七年]一月二十二日,二月廿四日,四月五日,五月卅一日,七月五日,八月廿五日,九月十三日,十月十一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经部易类、子部术数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尚秉和所撰提要存三百七篇,较此交稿记录增加。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7.10”,知尚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四册
    编纂者  周叔迦/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黑色铅字钤印“周叔迦”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6
    著录: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解》起,至《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疏》止,凡一百九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一月八日(二十三年份),十二月十日;
    [二十四年]二月二日(二十四年二月份),四月十一日,六月二十九日,八月八日,八月二十九日,九月十日,十月二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一日;
    [二十五年]一月二十二日(二十五年份),六月一日,七月二日,八月十一日,十月十三日;
    [二十六年]一月廿一日,五月十九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子部释家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周叔迦所撰提要存五百十八篇,较此交稿记录增加。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5”,知周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五册
    柯劭忞/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柯劭忞”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
    著录:
    《周易郑注》起,至《澹园诗续编》止,凡一百九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年]七月十八日(二十年七月份),七月廿四日,八月十三日(廿年八月份),八月廿四日,八月廿七日,九月十日(二十年九月分),九月廿四日,十月廿二日(二十年十月份),十一月四日(二十年十一月份),十一月廿三日,十一月廿六日,十二月廿一日(二十年十二月份);
    [二十一年]一月廿二日(廿一年一月份),二月廿三日(廿一年二月份),三月十六日(廿一年三月份),四月一日,四月十六日,五月九日,五月十七日(二十一年五月份),六月廿一日,八月廿二日(二十一年八月份),九月廿三日(二十一年九月份),十月廿四日,十一月廿二日,十二月二十日;
    [二十二年]廿二年一月十九日(二十二年一月份),二月十四日(二十二年二月份),|三月十日(廿二年三月份),四月廿日(廿二年四月份);
    [二十五年]一月八日(二十五年一月份),(廿二年三月份)。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经部易类著作,又有少量史部金石、集部清别集类提要。检《续修提要》原稿,柯劭忞所撰提要存一百八十三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1”,知柯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
    第十六册
    胡玉缙/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胡玉缙”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5
    著录:
    《周礼三家佚注》起,至《周礼摘笺》止,凡九十一种。
    收稿日期:
    [二十年]十二月廿一日(廿年十二月);
    [二十一年]二月廿二日(廿一年二月),四月廿二日,五月廿一日,六月廿二日,七月廿二日,八月廿二日,九月廿一日,十月十一日,十月廿二日,十一月廿九日;
    [二十二年]一月廿日(廿二年),一月廿八日,二月廿一日,二月二日,三月廿一日,七月廿一日,八月廿一日,十月廿一日,十一月廿一日,十二月廿二日;
    [二十三年]一月三十日(二十三年一月份),六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八日(二十三[四]年一月份),四月卅日,五月十六日,七月十九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经部礼类著作(一种入史部典礼类)。检《续修提要》原稿,胡玉缙所撰提要存八十五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7”,知胡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七月。胡氏学殖深厚,毕生致力增补《四库提要》,撰有《四库全书总目未收书目提要续编》、《清人经籍题跋》等,其自撰稿本中未收入以上提要。
    第二函十六册(研一②)
    第一册
    高润生  提要目录/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高润生”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8
    著录:
    《养羊法》起,至《蚕桑织务纪要》止,凡一百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二月十八日(二十五年份),三月十三日,三月十五日,四月十一日,五月五日,五月二十九日,六月十五日,六月十九日,七月十日,七月二十九日,八月十七日,八月三十一日,九月二十八日,十月十二日,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一月廿四日,十二月十二日;
    [二十六年]一月六日(二十六年份),一月二十二日,二月二十二日,四月五日,五月十日,五月二十八日。
    格按,本册所录以子部农家类著作为主,又有少量经部易类提要。检《续修提要》原稿,高润生所撰提要存一百五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5”,知高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五月。
    第二册
    班书阁  提要目录/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班书阁”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1
    著录:
    《康熙南昌郡乘》起,至《草韵辨体》止,凡六百三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五年份),五月十一日,六月十七日,七月九日,七月三十日,九月二日,九月二十二日,十月十二日,十月三十一日,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月十九日;
    [二十六年]一月四日(廿六年[份]),二月一日,三月廿日,四月一日,五月一日,五月十五日,六月八日,六月十八日,七月六日,八月九日,九月二十八日,十月十八日,十二月七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江西、河南两省方志(含游记),兼及史部、集部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班书阁所撰提要存一千四百四十六篇,较此增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等类,子部杂家、艺术等类,集部别集、诗评等类著述,为《续修提要》撰稿较多者之一。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12”,知班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三册
    编纂者  夏仁虎/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夏仁虎”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7
    著录:
    《南畿志》起,至《南游记》止,凡六百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二月七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十二月廿七日。
    [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二十四年份),七月十八日,八月五日,八月三十日,十二月五日,十二月二十三日。
    [二十五年]三月十日(二十五年份),六月十六日,七月十六日,八月十一日,九月十五日,十月十二日,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月九日。
    [二十六年]一月六日(二十六年份),二月二日,三月四日,五月二十九日,六月二十四日,八月二十八日,九月二十五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史部传记、地理类及江苏、浙江两省方志。检《续修提要》原稿,夏仁虎所撰提要存六百十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9”,知夏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九月。
    第四册
    夏孙桐/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夏孙桐”题名。封底白纸签脱落。
    著录:
    《黄帝内经太素残本》起,至《显志堂稿》止,约三百六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八月份(二十三年八月份),十二月七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四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一月廿八日,三月五日,四月四日,五月九日,六月八日,八月九日,九月九日,十月九日,十一月九日,十二月六日。
    [二十五年]一月廿二日(二十五年份),二月十三日,三月九日,四月十日,五月十二日,六月十二日,七月十日,九月七日,九月廿六日,十一月九日,十二月八日。
    [二十六年]一月六日(廿六年),二月一日,三月八日,四月十日,五月八日,六月十四日,七月十三日,八月十四日,九月十八日,十月十六日。
    格按,本册所录以子部医家类著作为主,末有清别集数十种。检《续修提要》原稿,夏孙桐所撰提要存七百五十八篇,子部医家类以外,清别集提要较此增加。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10”,知夏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五册
    孙海波/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孙海波”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8
    著录: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起,至《集殷墟文字楹联》止,约五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七年]七月十九日,八月十七日,九月十三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石经、甲骨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孙海波所撰提要存九百余种,较此增经部易类、四书,史部传记、金石,子部儒家、杂家,集部清别集、诗评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7.9”,知孙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六册
    孙师郑/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孙雄”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1
    著录:
    《百华绛柎阁诗集》起,至《蒋观云先生遗诗》(蒋智由)止,凡一百八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一月九日,十一月八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一月廿六日,十二月十三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七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一月廿五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十一日(二十四年二月[份]),三月九日(二十四年三月份),三月廿一日,四月一日(二十四年四月份),四月十日,四月二十二日,五月十七日,五月二十九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清别集著作。封面题名“孙师郑”,铅笔旁注“孙雄”。检《续修提要》原稿,孙雄所撰提要存二百八十篇,较此增史部传记、子部杂家及清别集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5”,知孙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又册内有夹签铅笔注云“孙师郑校至五月廿九止,六至十册全无(即蒋智由止)”,可知增撰提要有五册之多。
    第七册
    编纂者  孙楷第/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孙楷第”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0
    著录: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起,至《增广归元镜》止,凡四百二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七月份(廿三年七月份),八月份(二十三年八月份),十月三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一月七日,十二月六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廿五日(廿四年一月份),二月十八日,三月九日,四月六日,五月九日,六月十日,七月十七日,八月十九日,九月二十六日,十月三日,十月二十九日,十一月二日,十一月六日,十一月二十二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廿五年),一月二十一日,三月二日,四月六日,六月一日,七月六日,十月九日,十二月五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一日(二十六年),二月九日,四月五日。
    格按,本册所录以子部小说家、集部戏曲类为主,又有河北省方志数十种。检《续修提要》原稿,孙楷第所撰提要存五百五十二篇,较此增子部杂家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4”,知孙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八册
    孙曜/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孙曜”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5
    著录: 
    《月令气候图说》起,至《夏小正私笺》止,凡三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七年]七月廿八日,九月廿八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史部时令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孙曜所撰提要存六十一篇,较此增经部礼类、史部职官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7.9”,知孙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七年九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九册
    编纂者  伦明/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黑色铅字钤印“伦明(一)”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6
    著录:
    《孟子篇叙录》起,至《尚书约旨》止(未完,接下册)。
    收稿日期:
    [二十一年]五月廿一日(廿一年五月份),六月十四日,七月十八日(廿一年七月份),八月十五日,九月十七日,十月十五日,十一月廿八日(二十一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三日;
    [二十二年]一月十九日,二月十七日,三月十九日(二十二年三月份),四月二十日(二十二年四月份),六月二十日,七月十八日(二十二年七月份),八月二十日,九月九日(二十二年九月份),十月十九日,十一月二十日(二十二年十一月份),十二月二十日;
    [二十三年]一月二十日(二十三年一月份),二月九日(廿三年二月份),三月十五日,四月十一日(廿三年四月份),五月十日(廿三年五月份),廿三年六月份,七月份(廿三年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二十三年九月份),十月三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月十二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月十七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一月九日,十一月十七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十二月十八日;
    [二十四年]一月十二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十三日,三月九日,四月十二日,四月廿四日(二十四年四月份),五月十六日,五月二十九日,六月三日,六月九日,七月八日,七月十五日,八月十六日,八月二十一日,九月十日,九月二十三日,十月十四日,十月二十一日,十一月六日,十一月十三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十二月十三日;
    [二十五年]一月二十日(二十五年),二月四日,二月八日,三月六日,三月十日,四月二日,四月十七日,五月四日。
    格按,本册未完。册内经部“群经类”《钦定七经纲领》行端铅笔记“七卷末”,次行“四书类”《考正古本大学》行端铅笔记“在八卷中”。又史部“传记类”《史尚书行述》行端铅笔记“十六卷末”,“诗类”《三百篇诗评》行端铅笔记“十九卷末”。据此推测,伦氏所撰提要交稿时或已自行分卷。
    第十册
    编纂者  伦明/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伦明(二)”题名。封底白纸签脱落。
    著录: 
    (接上册)《诗问》起,至《香草校孟子》止,与上册合计共一千七百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六月五日,六月十二日,七月六日,七月十六日,八月七日,八月十五日,九月一日,十月十六日,十一月四日,十一月二十一日,十二月五日;
    [二十六年]一月四日(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四日,三月五日,四月一日,四月二十三日,五月七日,六月十一日,六月二十五日,六月份,七月一日。
    格按,以上两册所录为经部各类,史部传记、地理、方志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伦明所撰提要存一千九百四篇,为《续修提要》撰稿最多者之一。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7”,知伦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七月。
    第十一册
    鹿辉世/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鹿辉世”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42
    著录:
    《河防记》起,至《大岳大和山纪略》止,凡一百四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五月一日(二十五年份),五月二十一日,六月二十二日,七月二十一日,八月三十一日,九月廿八日,十一月二日,十一月十七日,十二月十四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六日(廿六年)。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地理类河渠之属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鹿辉世所撰提要存九百九十三篇,较此增史部地理、方志,子部儒家、杂家,集部明别集、清别集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1”,知鹿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一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二册
    张伯英/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张伯英”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1
    著录: 
    《弘文馆帖》起,至《寰宇贞石图》止,凡四百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四年]一月二十五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十八日,三月二十五日,四月二十五日,六月四日,七月五日,八月二十六日,九月三十日,十月二十八日,十二月二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二十五年份),二月二十日,三月二十四日,四月二十二日,五月二十五日,六月二十九日,七月二十七日,八月二十八日,十月三日,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月七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一日(廿六年),二月三日,三月十五日,四月二十六日,五月廿六日,六月廿六日,九月廿七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子部艺术类书画、法帖之属等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张伯英所撰提要存五百二十七篇,较此交稿记录增多。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9”,知张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三册
    张海若(张国溶字海若)/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张国溶”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3
    著录: 
    《康熙湖广总志》起,至《康熙竹溪县志》止,凡二百三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四年]九月十日(二十四年份),十月十七日,十月二十九日,十一月十九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二十五年份),一月二十九日,二月二十七日,四月四日,四月三十日,六月五日,七月廿九日,八月三十一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湖北省方志。封面“张国溶字海若”六字旁题。检《续修提要》原稿,张海若所撰提要存二百三十三篇,与此悉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8”,知张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
    第十四册
    张寿林/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张寿林”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2
    著录: 
    《广德州志》起,至《灵宝玉鉴目录》止,凡五百八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一月五日,十二月廿六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十二月廿九日;
    [二十四年]二月一日(二十四年二月份),三月九日,六月三日,十月二十八日,十一月二十九日,十二月二十六日;
    [二十五年]一月十八日(二十五年份),五月十二日,五月十八日,七月十五日,八月二十一日,八月二十五日,九月九日,九月二十二日,十月十二日,十一月二日,十一月十七日;
    [二十六年]一月四日,一月廿五日(二十六年份),二月六日,三月十七日,四月一日,五月一日,六月八日,七月六日,六月八日,八月七日,八月二十八日。
    格按,本册所录以陕西、福建、云南、贵州、安徽等省方志为主,又有部分经部诗类条目。检《续修提要》原稿,张寿林所撰提要存一千六百五十八篇,较此增经部各类,史部传记、地理,子部儒家、杂家、道家、类书,集部清别集、小说、诗评等类著述,为《续修提要》撰稿最多者之一。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8”,知张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五册
    冯汝玠/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冯汝玠”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2
    著录: 
    《铁云藏龟》起,至《淮阴金石仅存录》止,凡三百三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四年]一月三十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廿五日,三月廿五日,四月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六日,七月二十九日,八月二十八日,九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五日,十一月二十二日,十二月二十一日;
    [二十五年]一月十六日(廿五年),二月十八日,三月十八日,四月十七日,五月十八日,六月十六日,七月十七日,八月十七日,九月十六日,十月十六日,十一月十六日,十二月十六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六日(二十六年份),二月十八日,三月十六日,四月十六日,五月十五日,六月十六日,七月十五日,八月十七日,九月十五日,十月十六日,十一月十五日,十二月十六日;
    [二十七年]一月十五日(廿七年),一月二十八日,二月十六日,三月十六日,四月十五日,五月十六日,六月廿一日,七月十四日,八月十三日,九月十三日,十月十三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经部小学、史部金石、目录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冯汝玠所撰提要存六百九十篇,类目相同,数量较此增加。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7.10”,知冯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七年十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六册
    编纂者  冯承钧/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冯承钧”题名。封底白纸签脱落。
    著录: 
    《交广印度两道考》起,至《亚欧两洲沿岸海道纪要》止,凡三百七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八月份(二十三年八月份),九月份(二十三年九月份),十月四日,十月十二日,十月二十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一月十三日,十一月二十日,十一月廿六日,十二月五日,十二月十一日,十二月十一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十二月十八日,十二月廿六日;
    [二十四年]一月七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一月十四日,一月份(二十四年一月份),一月廿二日,一月廿八日,二月十一日(二十四年二月份),二月廿五日,三月五日,三月十三日,三月十九日,三月二十八日,四月四日(二十四年四月份),四月十日,四月十六日,四月二十三日,四月三十日,五月八日,五月十六日,五月二十一日,五月二十九日,六月十三日,八月六日,八月十二日,九月三日,十月三日,十一月四日,十二月三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廿五年),二月四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一日,六月一日,七月二日,八月十一日,九月七日,十月三日,十月二十九日,十二月二日。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纪事本末、外国史、传记、地理,子部杂家、医家、天文算法等类及“欧美人撰译”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冯承钧所撰提要存三百七十四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12,知冯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
    第三函十六册(东洋文库编号:研一③)
    第一册
    编著者  冯家升/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冯家升”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0
    著录:
    《吉林通志》起,至《黑龙江通志纲要》止,凡十九种。
    收稿日期:
    [二十四年]一月十二日(二十四年一月份)。
    格按,本册所录为吉林、黑龙江两省方志。检《续修提要》原稿,冯家升所撰提要存十九篇,与此悉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1”,知冯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

    第二册
    傅振伦  提要目录/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傅振伦”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5
    著录: 
    《嘉靖新河县志》起,至《乾隆定兴县志》止,凡六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一月五日(二十三年份),十一月十三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八日;
    [二十四年]二月十八日(二十四年二月份),三月十八日(二十四年三月份)。
    格按,本册所录为河北省方志。检《续修提要》原稿,傅振伦所撰提要存一百四十九篇,方志以外,较此增史部传记、史钞,子部释家,集部词曲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3”,知傅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三册
    杨遇夫/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杨树达”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3
    著录: 
    《国文法草创》起,至《后汉书知意》止,凡一百九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一月五日(廿三年),十二月一日(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月廿六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十二日(二十四年一月份),四月四日,四月廿七日,六月十日,六月廿七日,七月十八日,八月八日,八月二十四日,九月十日;
    [二十五年]三月廿五日(廿五年),八月廿八日。
格按,本册所录为经部小学、史部正史(《汉书》)、集部清别集(湘人)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杨树达所撰提要存一百九十五篇,与此悉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8”,知杨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
    第四册
    杨钟羲/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杨钟羲”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
    著录: 
    《公羊春秋经传通义》起,至《史记探源》止,凡六百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年]七月廿七日(二十年七月份),八月十九日,九月廿一日,十月十七日,十一月十八日(二十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四日(二十年十二月份);
    [二十一年]一月十八日(廿一年一月份),二月十九日(二十一年二月份),三月廿日,四月十六日,四月十九日,五月廿七日,六月廿日(廿一年六月份),七月廿一日(廿一年七月份),八月廿二日(廿一年八月份),九月十六日(廿一年九月份),十月十七日,十一月廿二日(二十一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七日(廿一年十二月份);
    [二十二年]一月廿日(廿二年一月份),二月廿二日(廿二年二月份),三月廿日,四月廿日(二十二年四月份),五月份,七月十九日(廿二年七月份),八月二十日,九月二十日(廿二年九月份),十月十七日(二十二年十月份),十一月十五日,十二月二十日(二十二年十二月份);
    [二十三年]一月二十日(二十三年一月份),二月廿日(二十三年二月份),三月十六日,五月十五日(二十三年五月份),六月份,廿三年七月份,廿三年八月份,廿三年九月份,十月廿日,十一月十七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廿四日;
    [二十四年]一月十九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廿五日,四月一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经部春秋、小学,史部编年、纪事本末、传记、史评等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杨钟羲所撰提要存六百十四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4.3”,知杨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
    第五册
    叶启勲/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 “叶启勲”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8
    著录: 
    《自堂存稿》起,至《四书人物广义》止,约三百六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七月份(二十三年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十月二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月十六日,十月廿六日,十一月五日,十一月十七日(二十二年十一月份),十一月廿九日,十二月十三日,十二月十八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十二月廿九日;
    [二十四年]一月四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一月十日,一月十八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一月廿六日,二月十一日(二十四年二月份),二月十二日,二月十八日,三月一日,三月八日,三月十四日,三月十九日,三月廿五日,三月三十日,四月二日,四月五日,四月十一日,四月十五日,四月二十日,四月三十日,五月六日,十二月五日,十二月二十四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二日(二十六年份),一月廿九日,二月二十二日,三月十五日。
    格按,本册所录经、史、资、集各部图书均有。检《续修提要》原稿,叶启勲所撰提要存三百五十九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1”,知叶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一月。
    第六册
    董康/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董康”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7
    著录: 
    《袁礼部诗》起,至《林东城文集》止,约五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二月十七日(二十五年份)。
    格按,此册所录均为明别集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董康所撰提要存四十九篇,与此相合。所撰提要,版本皆题“吴兴刘氏嘉业堂藏明□□刻本”。董氏曾为嘉业堂撰明集部分藏书志,稿本今藏上海图书馆。以上提要,疑即据《嘉业堂藏书志》明集稿改撰而成。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2”,知董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二月。
    第七册 
    赵斐云/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赵万里”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7
    著录: 
    《唐韵佚文》起,至《担当遗诗》止,约三百五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月八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一月七日(廿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一日,十二月廿六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二十八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三月一日,三月三十日,五月七日,六月八日,七月一日,八月七日,九月三日,十月七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月七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二十五年份),二月三日,三月六日,五月二十一日,六月十九日,七月十八日,八月十七日,九月二十三日,十月二十二日,十一月二十四日,十二月二十四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八日(二十六年份),二月二十三日,三月二十二日,四月二十一日。
    格按,此册所录以集部明别集为主,又经史杂著数十种。检《续修提要》原稿,赵万里所撰提要存三百四十九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4”,知赵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
    第八册
    赵录绰(提要目录)/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赵录绰”题名。封底白纸签脱落。
    著录:
    全册空白无记录。
    格按,此册交稿记录空白,原因未详。检《续修提要》原稿,赵录绰所撰提要存一千一百六十八篇,多为史部传记、目录,子部儒家、杂家及集部清别集等类著述,属参与《续修提要》编纂撰稿数量较多者之一,其交稿时间当稍晚。
    第九册
    编纂者  刘节/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刘节”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3
    著录: 
    《金石编补略》起,至《中舟藏墨录》止,约一百九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四年]六月三日(二十四年份),七月八日,十一月四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二十五年份),一月廿日,五月廿一日,七月十六日,九月八日,十月八日,十二月廿九日;
    [二十六年]二月二日(廿六年),四月十四日。
    格按,本册所录主要为经部小学、史部金石类著作。检《续修提要》原稿,刘节所撰提要存二百十四篇,类目相同,数量较增。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4”,知刘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
    第十册
    编纂者  谢国桢/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谢国桢(一)”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9
    著录: 
    《罪惟录》起,至《瑞阳阿集》止(未完,接下册)。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一月廿一日(二十三年十一月份),十二月十三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一月二十三日(二十四年一月份),二月份(二十四年二月份),四月四日(二十四年四月份),四月二十二日(二十四年四月份),四月廿四日,四月三十日,五月十六日,五月二十七日,五月三十日,七月十六日,七月二十四日,十月一日,十一月六日,十二月三日,十二月廿七日;
    [二十五年]一月二十日(二十五年份),三月五日,四月四日,四月二十七日,七月二日,七月廿九日,九月二日,九月八日,
    第十一册
    编纂者  谢国桢/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谢国桢(二)”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9
    著录:
    (接上册)《梦庵杂著七种》起,至《钝吟集》止,两册合计共一千三百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五年]九月八日(二十五年份),九月廿八日,十月廿九日,十一月二十六日;
    [二十六年]一月十五日,二月二日,四月十二日,六月六日。
    格按,以上两册所录多为史部杂史、子部丛书类著作,其中晚明史籍称“特撰书目”。检《续修提要》原稿,谢国桢所撰提要存二千一百五十七篇,较此增史部编年、别史、外国史、传记、地理、政书、目录,集部明别集、清别集等类著述,为参与《续修提要》编纂撰稿数量最多者之一。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6”,知谢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二册
    谢兴尧/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谢兴尧”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9
    著录: 
    《全辽志》起,至《太平军目》止,凡一百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四年]十二月二日(二十四年份);
    [二十五年]一月卅一日(二十五年份),二月廿七日,五月九日,八月十七日,九月廿八日,十一月十七日,十二月二十六日;
    [二十六年]一月廿八日,三月一日,四月二十七日,六月,九月十四日,十月十三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与太平天国相关书籍,又辽宁省、热河两省方志十余种。检《续修提要》原稿,谢兴尧所撰提要稿存八百三十五篇,较此增史部别史、杂史、传记、政书、地理,子部天文算法、术数、杂家,集部明别集、清别集等类著述。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10”,知谢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三册
    瞿仙槎(瞿汉字仙槎)/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瞿汉”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34
    著录:
   《长沙县志》起,至《新化建火神庙记》止,凡二百十种。
    收稿日期:
    [二十四年]八月二日(二十四年份),九月三日,十月七日,十一月五日,十二月五日;
    [二十五年]一月七日(二十五年份),一月二十二日,三月九日,四月九日,六月八日,七月四日,七月十六日,七月三十日,八月十七日,九月十八日,十月二十日,十月三十一日,十一月三十日,十二月十七日;
    [二十六年]一月四日,一月三十日,二月六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湖南省方志及地志类书。“瞿汉字仙槎”五字旁题。检《续修提要》原稿,瞿汉所撰提要稿存八十八篇,均湖南省方志。溢出之书,有待复核。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2”,知瞿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
    第十四册
    瞿宣颖  提要目录/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瞿宣颖”题名。封底白纸签脱落。
    著录:
    全册空白无记录。
    格按,此册交稿记录空白,原因未详。检《续修提要》原稿,瞿宣颖所撰提要存三十九篇,均为集部诗评类著述,交稿时期应稍晚。
    第十五册
    谭其骧/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谭其骧”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18
    著录:
    《康熙济南府志》起,至《路桥志略》止,凡三百八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月十七日(二十三年十月份),十二月十八日;
    [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二十四年份),八月十三日,八月二十九日,九月十一日,十月二日,十月十九日,十月三十一日,十一月廿日,十二月二日;
    [二十五年]一月四日(二十五年份),二月二十九日,三月二十四日,三月二十八日,八月九日,九月二十九日,十一月二日,十二月五日,十二月廿八日;
    [二十六年]一月廿九日(二十六年份),四月五日,五月十日,六月十四日,十月六日。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山东、河北两省方志,末有江南县志、乡志数种。检《续修提要》原稿,谭其骧所撰提要稿存八百四十二篇,均为史部地理、方志类著述,数量较此增加。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6.10”,知谭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六年十月,增撰提要交稿尚在其后。
    第十六册
    萧仲珪  编纂者/研究所
    书根及书背以黑色铅字钤印“萧璋”题名。封底白纸签题编号:2
    著录: 
    《潞城县志》起,至《大宁县志》止,凡二百四十余种。
    收稿日期:
    [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二十三年十二月份);
    [二十四年]三月廿八日(廿四年三月份),二月廿八日,四月二十七日,五月二十七日,六月二十七日,七月二十五日,八月三十一日,十一月十九日,十二月二十日;
    [二十五年]一月二十一日(二十五年份),二月二十四日,三月二十八日,七月二十七日。
    格按,本册所录均山西方志。封面题名“萧仲珪”铅笔旁注“萧璋”二字。检《续修提要》原稿,萧璋所撰提要稿存二百六十九篇,与此相合。封面左上红签铅笔旁注年月“25.7”,知萧氏此册交稿截止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

    三、“交稿记录”所见《续修提要》编纂史料

    《续修提要》未竟全功,编纂凡例未见流传,东洋文库所藏《编纂资料》之发现,为研究《续修提要》编纂及组织活动提供诸多线索。兹据上“交稿记录”中所见,归纳一二。
    一、以上“交稿记录”48册,内钞写者凡614叶,计共著录《续修提要》稿13000余篇,较现存《续修提要》原稿总数(34000余篇)不足二分之一。篇目数量不足,一因东洋文库所藏“交稿记录”收藏不全(各册封底粘贴白纸签所题编号,“余绍宋”册已标为“49”号可证),二因交稿记录止于《续修提要》中期(1938年),后期完成之稿尚未录入,故有已知撰稿人数及撰稿数量著录未全之现象。
    一、“交稿记录”著录《续修提要》撰稿人凡45人:王式通、王孝鱼、王重民、江瀚、向觉民(达)、沈兆奎、吴廷燮、吴寄荃(燕绍)、吴承仕、何小葛、何澄一、余绍宋、尚秉和、周叔迦、柯劭忞、胡玉缙、高润生、班书阁、夏仁虎、夏孙桐、孙海波、孙师郑(雄)、孙楷第、孙曜、伦明、鹿辉世、张伯英、张海若(国溶)、张寿林、冯汝玠、冯承钧、冯家升、傅振纶(伦)、杨遇夫(树达)、杨钟羲、叶启勲、董康、赵斐云(万里)、赵录绰、刘节、谢国桢、谢兴尧、瞿仙槎(汉)、瞿宣颖、谭其骧、萧仲珪(璋),均见于《续修提要》编纂人员名录,占已知编纂人员总数(71人)之半数以上。
    一、“交稿记录”中之董康、冯家升、冯汝玠、高润生、何澄一、何小葛、胡玉缙、江瀚、柯劭忞、刘节、尚秉和、孙楷第、孙雄、王式通、王重民、吴承仕、向达、萧璋、谢国桢、杨钟羲、余绍宋、张国溶、周叔迦23人,未见于以下“书目记录”。此外,王孝鱼、瞿宣颖虽已于“交稿记录”中立册而无交稿记录(两人均有提要稿留存),可知两人交稿时期较晚。
    一、“交稿记录”各册封面所记人名,有记字号而旁注本名者,如“瞿仙槎”下注“瞿汉字仙槎”、“张海若”旁注“张国溶字海若”、“孙师郑”旁注“孙雄”等;亦有未经注出者,如“向觉民”、“赵斐云”、“杨遇夫”等;又有撰人名字异写者,如“傅振伦”作“傅振纶”等。
    一、“交稿记录”中“收稿日期”栏所记“□□年□月□日”,系指撰稿人交稿日期;“附注”栏所记“□□年□月份”,则指该批提要稿属于撰稿人某月之功课,盖研究所方面邀请各撰稿人参与提要撰写之初,有每月提交成稿若干篇并按收到稿给酬之约定,故某月日所交提要稿,大多即作为撰者当月之功课,亦有前月未交稿而本月补交、及本月交稿量多而移作下月课者之例。又“收稿日期”及“附注”两栏所记日期,为便检阅,除当行之下,又重复书于各跨叶之首行,故册中所见年月日相同者颇多。
    一、“交稿记录”不仅真实记录各撰稿人参与《续修提要》撰稿之起迄年月,可供复核《续修提要》各稿之撰写人及时间,又具体反映《续修提要》前期至中期之编纂进程,故不惮琐屑,详加迻录。据“交稿记录”所载,各撰稿人之交稿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左右,已完成《续修提要》二分之一弱初稿,其中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前后为交稿旺期。
    一、《续修提要》编纂之初,有仿《四库提要》分别“著录”及“存目”之考虑,故“附注”栏中间或录有“著录”、“存目”等字,但全体而观,尚未一律。
    一、“交稿记录”系据撰稿人交稿时清单钞录,因各书已经撰稿人目验,故所著录书名、著者及版本较“书目记录”加详。研究所方面检点《续修提要》成稿,曾据此记录与提要原稿及“书目记录”反复校核,并于眉端(或册内所存夹签)留有校记,兹胪举一二:
    (一)说明书目重复情况
    第一函第四册(江瀚)“《安甫遗学》三卷”条眉批:“重,删。柯撰入易类。”
    格按,《续修提要》此书收有江瀚、徐世昌、柯劭忞所撰三稿,入“经部/群经总义类”,故所谓“删重”,亦仅提示其书已撰有提要稿而已。
    (二)说明书目分配情况
    第一函第四册(江瀚)“《四书纂言》四十卷”条眉批:“《四书》类为孙人和包办,凡加△记号,即与孙重。”
    第二函第十册(伦明)“四书类”眉批:“《四书》类系孙人和包办,加△记号者即与孙重。”
    格按,检《续修提要》原稿,以上标注“△”诸书,现存提要稿均为江瀚等所撰,可知孙人和虽曾包办“四书类”提要,一旦他人已经撰稿,研究所方面仍予调整,故未多重复。
    (三)说明原稿缺存情况
    第一函第十五册(柯劭忞)“王石臞念孙《说文段注签记》清本一卷(双剑誃于氏藏本)、桂未谷《说文段注抄案》手稿二卷(双剑誃于氏藏本)、王菉友筠、张石舟穆手订《说文答问疏证》六卷(稷香馆吴氏藏本)、朱允倩骏声《说文段注拈误》手稿一卷(纯嘏堂朱氏家藏本)”四种眉批:“原稿未到。”
    格按,查《续修提要》原稿,以上四种稿钞本未见撰有提要。
    四、关于《续修提要》“书目记录”

    《续修提要》“书目记录”三函四十册,封面左上、右下方各粘长方红色纸签一(白纸衬边),上签内书撰者姓名及“书目”各一行;下签空白,全体一例。书根、书背分别有墨书撰者姓名(内“孙海波/第二册”、“赵录绰/第二册”、“刘启瑞/第二册”、“罗福颐”四册为红色铅字钤印)。各册自次叶始书写,每叶以铅笔画为五栏,栏目分题如下:
    (一)“某部、类”,如:“史部奏议类”
    (二)“书名”,如:“《怡贤亲王疏抄》一卷”
    (三)“版本”,如:“道光三年刊本”
    (四)“撰人”,如:“清怡贤亲王允祥撰”
    (五)“备考”,如:“二十五年三月到”
    又各行上方栏外钤有“已撰”朱文长方小印、或以铅字补写“已撰”二字。

    第一函十三册(书目一①)
    第一册
    沈兆奎先生  书目(封面左上红签内题,封面右下红签空白,以下同,从省)
    著录:
    《怡贤亲王疏抄》起,至《退思粗订稿》止,约二百六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72)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史部奏议、别史、杂史、传记、政书、史评及集部别集等类著作,大半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沈兆奎所撰提要一百七十八篇,类目及数量与此相合。
    第二册
    吴向之先生  书目
    著录:
    《大唐六典考订》起,至《龙沙鳞爪》止,约七百三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54)
    格按,吴廷燮字向之。本册所录为史部正史、职官、政书、诏令奏议等类著作。《续修提要》载吴廷燮所撰提要八百五十三篇,数量较此增加。
    第三册
    吴燕绍先生  书目
    著录:
    《异域竹枝词》起,至《游历巴西经》止,约四百五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05)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地理、杂史、方志及子部释家等类著作。《续修提要》载吴燕绍所撰提要四百二十篇,数量较此增加。
    第四册
    余宝龄先生  书目
    著录:
    《周易蠡测》起,至《荣遇堂日记》止,约三百二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52)
    格按,本册所录为经部各类,史部传记、地理,子部儒家、兵家、医家、农家,集部别集等类著作,多未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余宝龄所撰提要七十一篇,类目与数量与此相合。
    第五册
    柯燕舲(昌泗)先生  书目
    著录:
    《历代疆域表》起,至《邺中记》止,约一百四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37)
    格按,本册所录均史部地理类著作。仅一二条(《括地志》八卷、《水经释地》八本)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柯昌泗所撰提要四十七篇,多为子部杂家、释家、道家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与此不同,似后经调整者。
    第六册
    茅乃文先生  书目
    著录:
    《鹾政全书》起,至《红鹅馆诗钞》止,约五百二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84)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政书、舆图类著作,半数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茅乃文所撰提要二百九十篇,均为史部地理类著述,类目及数量与此不同,可知《续修提要》撰稿人遴选之变动。
    第七册
    高观如先生  书目
    著录:
    《释迦如来嘎应化事迹》起,《五灯会元补遗》止,红格稿本七叶,约一百六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44);又《四十二章经注》起,至《续一切经音义》止,十行绿格“观庐丛记”稿本八叶,约一百六十种。
    格按,本册所录均为释家类书目。绿格本书目卷首铅笔记有“高观如”、“已撰”字,原拟誊至红格本(已钞《四十二章经注》、《御注圆觉经》两种而止)。《续修提要》载高观如所撰提要二十二篇,类目与数量与此相合。
    第八册
    班书阁先生  书目(第一本)
    著录:
    《三州游记》起,至《完白山人篆刻偶存》止,约一千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329)
格按,班书阁“书目第二本”未见。此目内订有油印书目《史钞目录》四叶(收书约四十种)、《史部史评类拟纂提要目录》四叶(收书约五十种)、《子部艺术类篆刻之属未撰提要目录》六叶有半(收书约一百六十种)等,书目均经修订增补。本册所录以史部地理类(游记之属)、方志(河南省),集部别集(五代、金元)、总集、诗话等类为主,兼及他部类书。《续修提要》载班书阁所撰提要一千四百四十六篇,类目及数量均较此增加。
    第九册
    夏仁虎先生  书目
    著录:
    《天下山河两戒考拾》起,至《两京赋》止,约五百四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61)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地理类(山川、河渠、寺观、山水、游记、方志之属)著作,半数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夏仁虎所撰提要六百十篇,多为史部传记、地理类著述及江苏、浙江两省方志,类目及数量较此增加。
    第十册
    夏孙桐先生  书目
    著录:
    《惜抱轩诗文集》起,至《毘陵沉氏杂着》止,约四百四十种(末有前笔记阙数:104)
    格按,本册所录均集部清别集类著作,大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夏孙桐所撰提要七百五十八篇,多为子部医家类及清别集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增加。
    第十一册
    孙海波先生  书目
    著录:
    《汉魏石经残字叙录》起,至《南海李氏寳召斋吉金目录》止,约一千一百种(末有铅笔记阙数:367)
格按,本册所录多为经部小学、史部金石、子部杂家等类著作,三分之二钤有“已撰”印。
    第十二册
    孙海波先生  书目
    著录:
    《三代秦汉金文拓本》起,至《中国地理教科书》止,约二百六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共568)
    格按,书根以红色铅字钤印“孙海波/第二册”。本册所录为经史各类著作,仅六十余种钤有“已撰”印。以上两册书目合计约一千三百余种,《续修提要》载孙氏所撰提要九百余种,多为经部易类、四书,史部传记、金石,子部儒家、杂家,集部清别集、诗评等类著作,类目及数量与此相合。
    第十三册
    孙光圻先生  书目
    著录:
    《帝王世纪续补》起,至《顾氏义田事略》止,约八百二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66)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杂史、政书、职官等类著作,大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孙光圻所撰提要五百六十五篇,类目及数量与此相合。
    第二函十三册(书目一②)
    第一册
    孙人和先生  书目
    著录:
    《古今韵书》起,至《庄子内篇注》止,凡五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9)
    格按,本册所录多经部小学、子部道家类著作,半数钤有“已撰”印(道家类悉数完成)。《续修提要》载孙人和所撰提要九百九十二篇,多为经部小学,子部杂家、道家,集部词曲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均较此增加。
    第二册
    孙曜先生  书目
    著录:
    《月令粹编》、《图说》起,至《夏小正注》止,约二百二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69)
    格按,本册所录多史部时令、地理类著作,时令类(近五十种)钤有“已撰”印,地理类多未撰。《续修提要》载孙曜所撰提要六十一篇,类目与数量与此相合。
    第三册
    伦明先生  书目
    著录:
    《古文尚书辨》起,至《韩魏公言行录》止,凡一千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435)
    格按,书根题“伦明一”,“书目第二册”未见。此册所录为经部各类及史部传记类著作,半数以上钤有“已撰”印(传记类均已完成,经部未完成)。《续修提要》载伦明所撰提要一千九百四篇,类目及数量均较此增加。
    第四册
    许道龄先生  书目
    著录:
    《关中陵墓志》起,至《滇黔湘鄂皖豫行程记》止,约二百四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07)
    格按,书根姓名黑色铅字钤印。所录为史部地理(古迹、杂记、边防之属)及子部类书等类著作,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许道龄所撰提要一百十七篇,类目与数量与此相合。
    第五册
    鹿辉世先生  书目
    著录:
    《浚河事例》起,至《湖录经济考》止,约八百六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53)
    格按,本册所录多史部地理类(河渠、水利、山林、古迹、杂记之属)及集部明、清别集类著作,大多钤有“已撰”印。
    第六册
    (王孝鱼先生)鹿辉世先生  书目
    著录:
    《孔子家语宪》起,至《丹铅新录》止,约五百种(末有铅笔记阙数:62)
    格按,封面题名“王孝鱼先生”已经墨笔钩乙,并添写“鹿辉世先生”。本册所录均为子部儒家类著作,大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鹿辉世所撰提要九百九十三篇,类目及数量与此相合。
    第七册
    黄之六(寿祺)先生  书目
    著录:
    《京氏易》起,至《丧礼或问》止,约三百四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20)
格按,封面题名“寿祺”二字墨笔添写。本册所录均经部易类、礼类著作,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黄寿祺所撰提要一百篇,类目与数量与此相合。
    第八册
    张伯英先生  书目(第一本)
    著录:
    《东书堂》起,至《俞紫芝兰亭诗》止,凡二百五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0)
    格按,张伯英“书目第二本”未见。本册所录为子部艺术类(法帖之属)、集部总集类著作。《续修提要》载张伯英所撰提要五百二十七篇,数量较此增加。
    第九册
    张寿林先生  书目
    著录:
    《赤山湖志》起,《柏岩感旧诗话》止,约六百二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380)
    格按,本册所录为经部春秋、史部地理(山川之属)、云南省方志、集部楚辞等类著作。“春秋类”书目系据油印稿(十一叶约二百四十种)增补,增补者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张寿林所撰提要一千六百五十八篇,较此增经部各类,史部传记、地理等类,陕西、福建、贵州、安徽等省方志,又子部儒家、杂家、道家、类书,集部清别集、小说、诗评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均较此增加。
    第十册
    陆会因先生  书目
    著录:
    《易道入门》起,至《国朝闺阁诗钞》止,约四百种(末有铅笔记阙数:308)
    格按,本册所录均集部清别集(闺秀之属)著作,多未钤“已撰”印。《续修提要》载陆会因所撰提要一百六十八篇,清别集以外兼及他部,类目及数量较此增加。
    第十一册
    陈壬孙先生  书目
    著录:
    《历代名臣奏议》起,至《撷芙蓉亭集》止,约八百五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415)
    格按,陈锹字壬孙。本册所录为史部诏令奏议、集部别集(自唐至清)等类著作,近半数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陈锹所撰提要八百四十三篇,类目与数量与此相合。
    第十二册
    冯承钧先生  书目(第二册)
    著录:
    《汉西域图考》起,至《海录》止,凡八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6)
    格按,本册所录均史部地理类(边疆、外国地理之属)著作,大多已完成并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冯承钧所撰提要三百七十四篇,含史部纪事本末、外国史、传记,子部杂家、医家、天文算法等类及“欧美人撰译”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增加。
    第十三册
    傅振伦先生  书目
    著录:
    《史汉合编》起,至《敦煌写本老少互嘲词》止,凡一百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史钞类及敦煌遗书等,均已完成并钤有“已撰”印(仅缺《两晋南北史合纂》一种)。《续修提要》载傅振伦所撰提要一百四十九篇,含河北省方志及史部传记、子部释家、集部词曲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增加。
    第三函十四册(书目一③)
    第一册
    傅惜华先生  书目
    著录:
    《盛明杂剧》起,至《醉茶志怪》止,凡六百余种(卷末铅笔记阙数:298)
    格按,本册所录均为集部词曲、子部小说家类著作,所录半数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傅惜华所撰提要四百八十二篇,数量较此增加。
    第二册
    叶启勲先生  书目
    著录:
    《周易发例》起,至《四书人物广义》止,凡一百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3)
    格按,本册所录均经部各类著作,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叶启勲所撰提要三百五十九篇,兼及四部著述,类目及数量均较此增加。
    第三册
    赵万里先生  书目
    著录:
    《陈翼叔诗集》起,《王侍郎遗书》止,仅十四种(末有铅笔记阙数:5)
    格按,本册所录均为明别集,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赵万里撰明别集提要三百四十九篇,数量较此增加。
    第四册
    赵录绰先生  书目(第二册)
    著录:
    《费邑艺文志》起,《注坡词》止,凡八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2)
    格按,赵录绰“书目第一册”未见。书根姓名以红色铅字钤印。所录为史部政书、子部儒家等类著作,大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赵氏所撰提要一千一百六十八篇,含史部政书、传记、目录,子部儒家、杂家及集部清别集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均有增加。
    第五册
    刘泽民先生  书目
    著录:
    《河图纬》起,至《群书备考》止,凡五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6)
    格按,本册所录为春秋纬书及佛寺志等书,多钤有“已撰”印。书根题“刘白村”。《续修提要》载刘白村所撰提要九百四篇,含经部春秋,史部地理、目录,子部释家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均增加。
    第六册
    刘启瑞先生  书目
    著录:
    《宝应人物志》起,至《少游草》止,凡一千一百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69)
    格按,本册所录以集部别集、总集类著作为主。书目有写稿、打字油印稿,油印稿题“拟选集部总集类提要送审目”,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刘启瑞所撰提要一千三百五十九篇,集部以外尚有他部类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均有增加。
    第七册
    刘启瑞先生  书目(第二本)
    著录:
    《赐书楼集》起,至《乐府遗音》止,凡一百四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67)
    格按,本册所录为集部宋、明别集类等书,多未钤“已撰”印。首叶《勿轩易学启蒙图传通义》行眉端题“以下八千卷楼宋元明刊善本书目”,似从丁氏书目录出待查者。
    第八册
    谢兴尧先生  书目(一)
    著录:
    《李秀成供词》起,至《周莲峰文集》止,凡一千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958)
    格按,本册所录为经部各类(川人所著)及史部杂史类著作,史部书多钤有“已撰”印,经部则多空阙,似谢氏初有意认撰川人经部著作,后未实现。
    第九册
    谢兴尧先生  书目(二)
    著录:
    《竺山诗文集》起,至《艾子杂说》止,约四百二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171)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杂史、集部清别集类著作,史部著作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谢兴尧所撰提要稿八百三十五篇,类目及数量较此均有增加。
    第十册
    韩承铎先生  书目
    著录:
    《续富国策农书》起,至《敝帚集》止,约七百二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341)
    格按,本册所录为子部农家、集部清别集等类著作,半数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韩承铎所撰提要六百五十三篇,含史部杂史、政书,子部兵家、谱录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均有增加。
    第十一册
    瞿汉先生  书目(第二册)
    著录:
    《南岳总胜集》起,至《新化建火神庙记》止,凡一百二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4)
    格按,瞿汉“书目第一册”未见。本册所录均湖南方志及地理类著作,大多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瞿氏所撰提要稿八十八篇,类目与数量与此相合。
    第十二册
    瞿兑之先生  书目
    著录:
    《谈艺录》起,至《试律丛话》止,约五百八十种(末有铅笔记阙数:498)
    格按,本册所录为集部诗文评等类著作,多未钤“已撰”印。《续修提要》载瞿氏所撰提要三十九篇,存稿数量较此为少,待核。

    第十三册
    谭其骧先生  书目
    著录:
    《安南志略》起,至《天山博岳冰峰五日游歌》止,凡四百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292)
    格按,本册所录为外纪及游记等类著作,多未钤“已撰”印。《续修提要》载谭氏所撰提要稿八百四十二篇,均为史部地理、方志类著述,较此类目不同,数量增加。
    第十四册
    罗福颐先生  书目
    著录:
    《淳化阁帖跋》起,至《六练九练法》止,凡一百四十余种(末有铅笔记阙数:45)
    格按,本册所录为史部金石、子部谱录等类著作,大部钤有“已撰”印。《续修提要》载罗福颐所撰提要一百六十一篇,含子部杂家、术数、艺术、谱录等类著述,类目及数量较此均有增加。

    五、“书目记录”所见《续修提要》编纂史料

    “书目记录”之成型应早于“交稿记录”,反映《续修提要》编纂之初书目整理情况,同时涉及撰稿人员之遴选及分工。兹据浏览所得,略述“书目记录”中所含编纂史料。
    一、“书目记录”著录班书阁、陈壬孙(锹)、冯承钧、傅惜华、傅振伦、高观如、韩承铎、黄之六(寿祺)、瞿兑之(宣颖)、瞿汉、柯燕舲(昌泗)、刘启瑞、刘泽民、陆会因、鹿辉世、伦明、罗福颐、茅乃文、沈兆奎、孙光圻、孙海波、孙人和、孙曜、谭其骧、吴向之(廷燮)、吴燕绍、夏仁虎、夏孙桐、谢兴尧、许道龄、叶启勲、余宝龄、张伯英、张寿林、赵录绰、赵万里等36位撰稿人及其所承担撰写之基本书目19000余种。
    一、以上撰稿人中,陈锹、傅惜华、高观如、韩承铎、黄寿祺、柯昌泗、刘启瑞、刘泽民、陆会因、罗福颐、茅乃文、孙光圻、孙人和、许道龄、余宝龄等15位,虽参与《续修提要》撰写并稿存至今,然前述“交稿记录”中未见其人。以其他既见于“书目记录”、又见于“交稿记录”者例推,研究所方面应曾为上述诸撰稿人立有“交稿记录”册。
    一、“书目记录”大多以墨笔书写,其中又订有部分油印稿。如“班书阁”册(第一函/第八册)中《史钞目录》四叶、《史部史评类拟纂提要目录》四叶、《子部艺术类篆刻之属未撰提要目录》六叶有半,“张寿林”册(第二函/第九册)中《春秋类》油印书目十一叶,“刘启瑞”册(第三函/第六册)中《拟选集部总集类提要送审目》油印书目八叶等。此类油印稿均半叶十二行,四周单栏,黑色油墨印刷(国内辽宁省图书馆、博物馆也有收藏),为《续修提要》编纂之初所拟书目,“书目记录”即据此修订(如书名项添加副书名、著者项添加批校者姓名等)并增补而成,收书范围逐步扩大,书目品种陆续增加。
    一、“书目记录”编成后,依据学术专长选定撰稿人,交付各家实际撰写中又多有调整,此类目录工作,多见于各册眉批及备注项所记,兹略作归纳,以窥《续修提要》编纂体例:
    (一)相关著述提要分并例
    “沈兆奎”册(第一函/第一册)“《汉书琐言》、《后汉书琐言》、《续汉书琐言》(沈家本撰)”条眉批:“《诸史琐言》已撰过,三书作一提要。”
    同册“《文选李善注书目》、《世说注书目》、《三国志注书目》、《续汉书注书目》(沈家本撰)”条眉批:“四书作一提要。”
   “班书阁”册(第一函/第八册)“《羽庭诗集补遗》、《文集补遗》(元刘仁本)”条眉批:“分作两提要。”
格按,书目收集之初,多多益善,不厌其烦,为大型书目编纂之通例。具体撰写提要,则归并分析,多须调整。沈氏辑书甚勤,类别相近而多为小种,故加归并;刘氏诗、文补遗体例不同,故提要分撰。
    (二)复核版本以定去取例
    “沈兆奎”册(第一函/第一册)“《删补晋书》(明刊本,明蒋之翘)”条眉批:“原注,已见《四库》存目,如无别本,可不撰提要。”
    同册“《历代史论》(通行本,张溥)”条眉批:“原注已见《四库存目》,馆藏是否别本。” 
格按,以上两条“备考”栏均注云“本会无别本”,《删补晋书》未钤“已撰”印,《历代史论》则钤有“已撰”印。可知《续修提要》选目标准,凡与《四库提要》著录版本有异者,可予增补。
    (三)《四库提要》已收而取消例
    “班书阁”册(第一函/第八册)“《西湖寻梦录》(清张岱)”、“《入蜀记》(宋陆游)”、“《塞程别纪》(宋余寀)”、“《广州游览小志》(清王士祯)”、“《滇行纪程》(清许缵曾)”、“《安南纪游》(清潘鼎珪)”、“《西征道里记》(宋郑刚中)”、“《五岳游草》(明王士性)”、“《赵宝峰先生文集》(元赵偕)”、“《诗林广记前后集》(元苏正孙)”、“《研北杂录》(元陆友仁)”诸条眉批:“见《四库》。”
    格按,《四库提要》已收之书揽入,说明“书目记录”初编较为草率,又因《续修提要》原有增补《四库提要》已收书之设想,而版本、卷数之异,何者当收,何者不收,编纂之初,体例尚未掌握严格。
    (四)《四库提要》已收仍著录例
    “班书阁”册(第一函/第八册)著录《四库提要》已收书多种,“备考”栏附注如下:
    “《广成集》十七卷(前蜀杜光庭)”条:“《四库》所收为十二卷本。”
    “《桐江集》八卷(元方回)”条:“《四库》本惟收《续集》。”
    “《仇山村遗集坿录》一卷(元仇远)”条:“《四库》惟收《遗集》,未收《附录》。”
    “《金华黄先生文集》四十三卷(元黄溍)”条:“《四库》所收为《黄文献集》十卷本。”
    “《梅磵诗话》三卷(元韦居安)”条:“《四库》列入未收。”
    格按,据以上版本说明可知,《四库提要》已收之书,如存在内容卷数差异,《续修提要》仍可收录。
    (五)相同著述提要互相避让例
    “沈兆奎”册(第一函/第一册)“《读史提要录》”条眉批:“已撰。前单已取销。”
    同册“《宋中兴百官题名》(《藕香零拾》刻《大典》本)”条眉批:“删。”
    同册“《郑众国语章句》、《贾逵国语解诂》、《虞氏国语章句》、《唐氏国语章句》、《孔氏国语章句》(玉函山房本/马国翰辑)”诸条眉批:“已撰有《汉学堂黄氏遗书考》本。”
    格按,查《续修提要》原稿,收有孙光圻、徐世章所撰《读史提要录》提要两篇;又收入谢国桢所撰《宋中兴百官题名》(《藕香零拾》刻《大典》本)提要;并载沈兆奎所撰玉函山房本《郑众国语章句》诸书提要。
    (六)已初步约稿而退还取消例
    “茅乃文”册(第一函/第六册)“《历代沿革图》(清严六制)”眉批:“送稿撰人作马征麟,吴向之已撰,此目取销。”
    同册“《职方地图》(明陈绶撰)”条眉批:“谢国桢已撰,撰人作陈祖绶,此目取销。”
    同册《奉天舆地总分图》(清裕寿山制)”条眉批:“重复退回。
    同册“《四塞略记赋》”至“《越游纪胜》”凡一百三十二种眉批:“以上各目暂取销。”
    格按,据以上批语推测,“书目记录”存在由撰稿人提交之可能。《续修提要》工程浩繁,主持乏人,拟目与撰稿同时进行,故有据已收成稿、另聘撰人而随时调整目录之现象。
    (七)已收成稿通知撰者止撰例
    “班书阁”册(第一函/第八册)“《竺国纪游》(清周霭)”条眉批:“谭已撰,函知止撰。”
    “孙海波”册(第一函/第十一册)“《称谓录》(清梁章钜)”条眉批:“刘已撰,通知止撰。”
    “傅惜华”册(第三函/第一册)“《片玉山房花笺录》(清孙兆溎)”条眉批:“孙已撰,通知止撰。”
    格按,“书目记录”眉批中此类“通知止撰”之提示甚伙,足征《续修提要》编纂之前期准备不足,选目主要依赖各撰稿人拟交,一旦发现重复,只得临时通知止撰。现存《续修提要》原稿中一书多稿现象,多因此而产生。
    (八)生存人著述不予著录例
    “班书阁”册(第一函/第八册)“《西夏纪事》(戴锡章)”条眉批:“生存人不录,原稿退还。”
    “孙海波”册(第一函/第十一册)“《棣华馆笔记》(陈斐然撰)”、“《侠龛随笔》(陈诵洛撰)”条眉批:“近人不录。”
    格按,查“书目记录”中仍有生存人著作著录之例,如《说文旧音补注》一卷(胡玉缙)、《天壤阁甲骨文存》(唐兰)、《柏根氏所藏甲骨文字考释》(美明义士)等稿,均钤有“已撰”印”。

    六、结 语

    《编纂资料》所含《续修提要》编纂史料,可供研索之处尚伙,以上所述,仅属尝鼎一脔,尚待深入。兹承《白云论坛》征稿,不辞浅陋,整理今夏于东京东洋文库阅书笔记如上(部分内容已另刊)。笔者自2005年秋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一年,个人研究计划,即为校阅《续修提要》经部整理稿以付出版。因工作繁重,终日伏案,不敢心有旁骛。早大图书馆藏书美富,近在咫尺,犹未多涉足;东京其他图书馆所在,虽心向往之,亦甚少访问。不意冥冥之中,若有神助,偶承友人介绍参观东洋文库,即于该文库近年新购入而尚未编目公开之书箱内,发现上述《续修提要》编纂史料,复蒙东洋文库主持人厚谊,特允即行整理,提供阅览。文献遇合,已称奇缘,同道多助,益深铭感。至此批本应收藏于北京之珍贵资料,何以流落东瀛,令人偶藉机缘,始克获观异域,披阅抄录间,不禁感慨系之。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