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内容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家 谱 杂 谈
守望中华礼仪之邦
楚汉相争的决战问题
漫谈中唐诗坛
从 碑 帖 之 学 看 海 派 书 法
东北名人书翰一脔
摛藻扬芬连海情
大连图书馆“满铁资料”之满语、满学图书概述与举要
大连图书馆藏古籍眉批选抄
浅析近代以前地域带给中日间的文化差异
中国近代妇女伦理思想演变与建构
毛文龙与“毛家将”述论
大连地区考古学史研究(1895—2005)
东洋文库藏《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资料随录
高邮王氏父子与陈奂往来函件略考
门前两株白果树
《天风阁词》论稿
尺牍书法中所见平阙书仪及艺术范式
国贼郑孝胥旅大行事心迹考实
日本人的心与佛教――佛教对日本思想文化的影响
汉字书法在日本的流传与发展
《读书敏求记》版本源流述略
古调洵堪爱 今人妙手弹——《大连赋》序
大连赋
赋彩扬厉 书文俱美——评张本义书法近作《大连赋》
写新都会 壮新胸怀 拓新气象 开新赋体
初日楼词述论稿(1)
初日楼词述论稿(2)
初日楼词述论稿(3)
初日楼词述论稿(4)
初日楼词述论稿(5)
初日楼词述论稿(6)
初日楼词述论稿(7)
大连图书馆藏稿本述略
您的位置:首页大图出版物
东北名人书翰一脔
作者:王贵忱
    我是东北铁岭人,少时从军,南下到广州,到今天差不多60年了,对家乡的事情非常模糊,也非常敏感。我虽然行伍出身,却喜欢附庸风雅,醉心文化事业,喜好收藏,但这几十年,早期作的是钱币学方面的研究,近来是岭南文化的研究,最近正作《广州大典》的顾问,对东北家乡,虽然也留心收藏东北名人书札墨迹,有许多还非常珍贵罕见,但研究很少,时常觉得惭愧。感谢大连图书馆馆长张本义先生不耻下问,这次让我来为大连的朋友们讲讲东北名人书札,使我有机会为家乡父老作点事情,我很开心。但我年龄大了,加上少年失学,讲不出什么研究成果,只好就我收藏的东西,拉杂谈些,还请各位包涵。
    许多人的印象,也包括咱们东北人自己,都认为东北没有人才,尤其是开化晚,文化人才少。但据我自己收藏的东西来看,咱们东北并不是没有人才,尤其是清代中期以来,东北有许多人才,只是作品收集得少,流传得少,宣传得少,外间包括我们东北人自己不知道罢了。我自己收藏最早的是明清易代时期洪承畴和尚可喜父子的手迹,其他基本都是清代的。铁岭人最多的是画家高其佩父子兄弟,包括他父亲高天爵、兄弟高其祚等都有不少,主要是书画,最多的当然是高其佩;其次是大词人纳兰性德,他是开原人。
今天主要就我自己所收集的而言,简单谈几个人。
    第一个是郑大鹤,名文焯,号叔问。作品落款,往往写高密,山东高密是郑康成的家乡,攀扯名人是旧日文人通病,其实他是铁岭人,汉军旗人。郑大鹤是晚清民初相当有影响的文艺家,是大学者、大学问家,又是大书法家。以风雅著称,行书、楷书、篆书都好,词学更是最有名的,是晚清四大家之一。郑大鹤流传下来的真迹很多,我收藏得也不少。这里是他的一封信,出以行草,笔力雄健,是其精品。原是我的老师、当代文献学大家潘景郑先生所藏,附有潘先生诗跋。
    再一个是辽阳杨雪桥杨钟羲,他是满洲人,对清朝历史,对满洲文化的传承,做了大量工作。最著名的著作是《雪桥诗话》四集,《雪桥诗话》现在流传的初印本很少,我有全套的。杨钟羲书法真迹比较少,我有几张,其他人很少见,用他的书法做插图,许多是从我这儿借的。而且他自制笺纸,非常有名。我个人藏有十来种,用文物做图案,黄色、粉红、淡绿。差不多百年以后,流传到现在还有这么多,证明当年制作的数量相当大。林琴南、李拔可等一代名流,当时都用他印的笺纸。所以论清末民初笺纸工艺,东北也占很重要的位置。这第一封信是他写给梁鼎芬的,措词文雅,借以知其写作《雪桥诗话》之勤。第二封写给刘承干,既欲求得其所印新书,更为友人催促应得的工价,为文人物质生活史料。
    第三个是吉林成多禄,他是文献学家。也是海城于省吾先生的老师,师徒关系非常好。我也算是于先生的学生,可以算是成先生的再传弟子,但很惭愧,两位先生的学问,我连门也没摸到。成多禄的书法好,又富收藏,最名贵的是米芾的《木兰辞》,民国初年影印过,最近又影印了。他对米芾研究得很到家,还因此探究过岳飞墨迹的真伪。一般人对岳飞最熟悉的就是“怒发冲冠”词和“还我山河”墨迹,其实据成先生研究,那不是岳飞写的字。因为《木兰辞》后面有岳飞的题跋。1957年在杭州,也就是宋时的临安府,发掘出一个碑,是岳飞写的字,和成先生所藏《木兰辞》后的跋是一样的,证明岳飞字学苏东坡和米芾。他的字并不是武人剑拔弩张的,而是很文静很雅,是典型的文人字。成多禄先生的墨迹也很少。这封信是他写给于先生的,可知当日世续先生也曾称道于先生的古文,于先生古文当日颇负盛名,他自己也很珍视,曾结集为《未兆庐文稿》,今日连知道的人也很少了。
    第四位是我们金县人王永江。王永江曾在张作霖手下做过奉天省长。张作霖过去都说他做土匪,依我看,这张作霖可是东北的大人才,和别的土匪不一样。你看,他肯用王永江,还很信任他,很放手,这就是他厉害的地方。王永江传统文化功力很深,办事能力也很强,大家公认他是东北办事的人才。我们大连图书馆馆长张本义先生就是研究他的专家,我所知道的王永江的一点情况,主要是借助张馆长的研究成果。我也曾和张馆长交换过意见,我们一致认为,现代东北地方史,王永江是第一流的人物。王永江的墨迹很少,我收藏的和我见过的一共不超过三五件。作为东北人,作为大连人,尤其是作为金州人,应该好好研究王永江,留心搜集他的墨迹和著作。这里的两封信都是写给张作霖的智囊杨宇霆的。这杨宇霆非常自负,自号邻葛,居然以诸葛武侯自诩,其实怂恿张作霖穷兵黩武,自取灭亡,毁坏了王永江呕心沥血得之不易的富强自保局面,所以张学良一继父位,即智斩其首,所谓邻葛,到头来连自己的死期都不能预知,徒贻后人笑柄。其中一封信中提到的岩间顾问,名德也,是张作霖身边的日本特务,为王永江所深信,最后竟死在他手。这两封信,一可见王永江维护国权,一可见其处分事务之不苟,都洵足珍贵。
    第五位是大名鼎鼎的张汉卿张学良先生。张学良是海城人,确实是传奇人物。但一般大家似乎更看他是个花花公子,是不抵抗将军,很少有人知道,张学良还应该算是书法家。张学良的墨迹流传非常少,在东北流传的都是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东西。我就收藏有他的书信,书法非常好,而且笺纸非常讲究,可知他也很风雅,不是附庸风雅,是真风雅。我们想不到,以张学良这样一个人,竟然这么风雅。这两开信所用笺纸,一张是苹果绿色,一个是粉红色,精美异常。信的上款是子翁,我的朋友认为是20世纪初的江湖艺人,在哈尔滨沈阳唱戏的。我个人看法这信是写于30年代初。因为20年代初,张学良才20岁,这封信应该晚一点。另外,张学良对地方文化建设也很重视,沈阳萃升书院是他组织的,他是院长,于省吾先生作学监来负责。于先生曾和我讲,张学良对萃升书院的财政,绝对支持,可以说是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他还创办东北大学和其他一些地方文化事业。所以张学良先生不仅是军人,不仅在国共合作方面有很大贡献,在东北文化建设上也有很大贡献。
    最后一位是罗振玉先生。我这次来,看到张本义、萧文立两位先生主编的《罗雪堂全集》出版了。这部全集,体例严谨,搜罗齐备,印得又非常精美,这不仅是东北文化的大事,也是中国文化的大事。
    我是研究历史文献的,历史上的文献学家,我最尊重毛汲古毛子晋,他在传承中国文化当中做了大量工作。他是明朝私家刻书成就最大的,刻了十三经十七史六十名家词等大部头丛书,其他单刻本更多,最重要的如小许本《说文》。毛晋以后,历代传刻图书,相继不绝,但成就最大的,就是罗振玉先生了。罗振玉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我简单说两句。他是浙江上虞人,寄居在江苏淮安,最后终老在旅大,所以按照过去的算法,他是流寓大连的先贤。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搜集抢救甲骨文字、敦煌遗书、内阁大库档案、熹平石经等,编印《流沙坠简》《殷虚书契前后编》等等许多大部头书,许多工作都是在旅顺做的,应该算是我们大连的成绩。罗雪堂不仅刻书是毛晋之后第一人,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贡献也很大,真正是著作等身。但他一生心血,尽瘁于传古,他自己的著作都是家刻本,当时流传得就很少,后来基本上没有人给他重新编印过,所以学者很不容易找得到。现在我们大连能够有人继承下来,重新整理出版,对我们中国整个文化史的传承,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将来对中国文化史贡献非浅,影响可能是没法估量的。
    我和这部《罗雪堂合集》应该说也还有些缘分。一是我跟罗家有点关系,我小时候的老师和罗雪堂认识,后来我认识了他的长孙罗继祖先生。罗继祖先生过去在吉林大学,晚年定居大连,继祖先生是史学家,不同一般,史学造诣很高深,很严谨。二是我收藏雪堂先生很多墨迹,尤其是他的信札,怕是私人收藏最多的几位之一。张本义、萧文立两先生编全集,其中一部分是书信集,我就贡献出我全部的收藏,也算丰富了这部全集。所以这次来,看到全集出版,心里很欣慰。
    雪堂先生不仅是了不起的学者,也是同样了不起的书法家。他的信札,一色是小行草书写的,非常有韵味,置于历代流传有序的信札精品中,一点也没有愧色。这除开天分高以外,雪堂先生一生见过的法帖碑拓无计其数,一生临摹古人名作也很多,天资、勤奋和博览,多种条件齐备一身,共同造就出这样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这里所收的是他当年在日本京都时,写给哈同花园《艺术丛刊》主编邹安的信,关系到他传古的事迹。
    最后简单讲一下,收藏研究书信有什么意义。我认为,第一,许多书信包含第一手历史资料。尤其是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军事家,包括学者,包括实业家,不论正反面人物,他们的书信,一定会和当时具体形势和具体事务有密切关系,可以补充正式史料的不足。第二,书信提供的史料,不仅具体细致,而且是最可信的。因为他是当时的原始纪录。日记也是原始纪录,但日记可以造假,自己写给自己看的吗,当时就可以造假,以后还可以陆续造假。但是书信不一样,因为书信必须寄给收信人,写的当时,写信人不能造假,因为收信人也知道。后来更无法造假,因为信已经不在他自己手里了。第三,过去许多书信,文辞优美,书法精湛,是文学艺术品,可供后人欣赏。历史上的名帖巨迹好多都是书信,书信是传播书法艺术最重要的载体。第四,中国过去的书信,往往都写在特定的信纸上,也就是所谓笺纸。笺纸名气最大的是晚明的十竹斋,我曾研究过十竹斋,他的特点是套色,现在北京荣宝斋套色基本是继承晚明版画的。我收藏过十竹斋笺纸,分十二部分,有一种是开化纸的,清代芥子园翻刻石竹斋,也是用开化纸;还有薄宣纸的。晚明版画登峰造极,但笺纸最发达的还是在清代民国,各个阶层都用,许多达官贵人和读书人写信,都要用笺纸,许多人自己印笺纸。因此,书信还是工艺品,是研究工艺史美术史的原始资料。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