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亚梅:人类种族的进化与未来 - 大连市图书馆
 
侯亚梅:人类种族的进化与未来
 10月1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国际史前及原史科学协会副主席侯亚梅女士莅临大连图书馆白云论坛,在报告厅做《人类种族的进化与未来》专题讲座,共有两百余名读者参加。

 
       讲座中,侯老师结合大量的考古发掘图片,运用人类考古学的专业知识,带领听众走进了人类种族的过去,并展现了人类种族的未来。侯老师认为,目前我们通过专业的考古调查及现代的高科技复原技术得知,人类种族的进化过程虽然很复杂、时间很悠久,但也有章可循,可以勾勒出大致的生物进化框图。人类种族的进化最早能够推算到距今约5000万年灵长类动物的快速演化,后经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猿人(原人直立种)、智人,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发展成今天的现代人类。
       侯老师在谈到人类种族进化时,以更为开阔的视野讲述了每一时期的特点。在人类进化到猿人时期,由于环境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开始双足行走,解放出来的手、更宽广的视野及其脑量的增加带来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坦桑尼亚峡谷“能人”属于早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北京人则属于晚期猿人;在人类进化到智人时期,尤其到晚期智人时期,工具的更合理、更艺术、更高级的制造与使用,并形成了早期的宗教、简单的语言、简易的建筑风格及丧葬仪式等文化,这一时期的德国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中国的山西大荔人、辽宁金牛山人、山西丁村人等属于早期智人,而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则属于晚期智人。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群类之间也有许多异同,如非洲直立人与中国直立人相比较,他们在颅骨形态上非常相似,他们之间的形态差异可能反映了直立人具有较宽的形态变异范围,但不代表亚洲直立人具有特化的衍生性状。
       史前人类的技术,即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人类种族进化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分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时代及农业起源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工具的遗址也被大量的发现,很多遗址有着重要的价值。石器时期,如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百色和高岭坡遗址,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骨器,为研究工具技术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实物;又如乌兰木伦遗址的发掘,不仅证实了我国旧石器中期的存在,而且为我国现代人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再如新石器时期的代表大汶口遗址的发掘,发掘出更实用、更耐用、更精美的生活用具及石斧、石铲、骨器等生产用具,不仅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浙江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青铜器时期,如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出土的青铜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为研究史前人类的青铜铸造技术及艺术发展脉络提供了大量的实物。据考古发掘表明,在我国农业起源阶段,以北纬30度为界,北方大多以粟麦混合种植为主,南方则以水稻种植为主。
       侯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考古发掘实践总结研究认为,人类种族的进化过程也有类似于“丝绸之路”的关键“之路”,即被界定为“前丝绸之路”,又称“石器之路”,从中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追溯至人类启蒙时期的旧石器时代。
       在讲到人类种族的未来发展时,侯老师认为,生命进化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最复杂的事件,促使进化的因素很多,有多种理论可以解释进化机理。面对众多的对动物的无辜杀戮、对资源的过度开发,面对日益恶劣的地球的环境,我们应该超越“人类肉体进化阶段”,进入“人类道德进化”的新时代,我们应该反思及吸取过去的经验与教训,全面负起生态环境改良与社会道德进步的责任,与其他生命为友、与生态环境为友、与地球为友。
       讲座结束后,听众纷纷提问,侯老师耐心解答,使听众对人类种族进化史有了较全面地了解认识、对人类未来发展有了深入思考。同时,此次讲座是大连图书馆白云论坛邀请的第一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从而更加丰富了白云论坛的讲座内容,深化了听众的认知领域,达到了讲座内容更全面地为听众服务的目的。

    

   
版权所有 © 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 制作维护:大连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
联系电话:0411-39662300 邮编:11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