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外文文献阅读主题沙龙”十一月活动周总结 - 大连市图书馆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主页>大图要闻
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外文文献阅读主题沙龙”十一月活动周总结
作者:鲁迅路分馆 浏览量:255 发表于:2023-11-14 来源:鲁迅路分馆  
 

  11月4日、5日,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举办了2场外文文献阅读主题沙龙活动,吸引众多读者参加。

活动一:志賀内泰弘の『京都祇園もも吉庵の甘辛帖』への鑑賞

  11月4日上午,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邓怡然老师莅临大连图书馆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与读者分享了志賀内泰弘の『京都祇園もも吉庵の甘辛帖』への鑑賞(赏析日本媒体专栏作家志贺内泰弘的《京都祇园 桃庵故事帖》)。邓老师毕业于日本关西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视阈下的中日近代文化交流。

 

  志贺内泰弘曾在金融机构供职24年,辞职后担任媒体专栏作家和经营咨询顾问,同时举办各类讲座和培训,在服务业及培养相关人才的教育行业具有较高声望。

  故事发生在京都衹园,衹园是位于日本京都市东山区的著名花街,以其传统的日本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而闻名。街道两旁林立着古色古香的木制建筑,其中许多建筑已被列为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衹园也是京都艺妓和舞妓的聚集地,游客可以在此欣赏传统的日本艺术表演。

  “这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物语,能体会到京都的‘雅’和‘粹’,有助于进一步地了解日本传统文化,治愈心灵等”。讲座中,邓老师用纯正流利的日语,辅以优美的中文释义,加上精美的课件,从“作者简介、登场人物、四季物语、读后感”四个方面展开讲解。读者们陶醉在京都祇园那美轮美奂的意境中,跟随老师的脚步,观赏红垂枝“不二樱”美丽绽放,感受夏天的最美新绿,欣赏美不胜收的“枫叶的永观堂”,踏别样的风景-“京都岚山花灯路”,品尝传统美食,了解和感受日本文化。

 

  邓老师还从小说的“创作风格、花街文化、古都传承、精神内核”四方面解读日本独立的文化体系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如产生的集团、趋同意识,忠诚无畏的武士道精神,受中国儒家、禅佛思想影响下融合自身形成的物哀、侘寂、幽玄的美学特质,独特的樱花文化以及生死观等。最后,老师分享了川端康成的《雪国》、谷崎润一郎的《细雪》、NHK京舞-井上三千代等书籍和纪录片,有助于读者们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

  讲座结束后,大家积极与邓老师互动、交流,气氛热烈。大家纷纷表示都收获满满,希望邓老师今后还能来图书馆做讲座。

 


活动二:赏析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的代表作作品


  11月5日上午,大连图书馆优秀文化志愿者、西方艺术史爱好者、英语口语教师倪石砂和40多读者共同赏析了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保罗·高更,赏析其绘画代表作。

 

  倪老师首先介绍了高更的生平及画作特点。保罗·高更(1848-1903)生于法国,25岁以前以水手身份游遍世界。海军退役后,他成为一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不幸股市崩盘,为了维持生计,他当过推销员、店员、工人等。1873年,他下定决心抛弃一切,全身心投入绘画,并在1883年成了一名职业画家。他曾连续4次参加印象主义画派的展览。1886年,高更离开巴黎来到不列塔尼作画,1889年创作《黄色的基督》。1890年之后,高更来到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1897年创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1901年,他离开塔希提岛前往马克萨斯群岛,1903年去世。他从未接受过正规的艺术教育,却在长达三十年的岁月中,创作了兼具野性美与神秘性的众多绘画、雕塑、陶瓷以及版画作品。
  高更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他的画作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表现力,他也是现代艺术史上生活经历最丰富的画家。
  倪老师着重分析了《黄色的基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等画作。

  宗教信仰是布列塔尼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高更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黄色的基督》表现了布列塔尼妇女专注于宗教的沉思中,基督犹如保护她们的天篷一样,高高地矗立在人物上方。作品融入了十三、十四世纪意大利圣坛装饰画的色彩语言,在刻意的原始风味之中,以充满象征性的不正确比例,突出了所要表达的主题。

  1897年,高更完成了创作生涯中最大的一幅油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他说,“这幅画的意义远远超过所有以前的作品;我再也画不出更好的、有同样价值的画来了。在我临终以前我已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人这幅画中了。”
  当他创作这幅画时,他最喜欢的女儿悲惨死亡,他被债务压迫,计划在完成画作时自杀,但却因过量服用砷而失败。高更说:这幅画应该从右到左阅读,三个主要的人物小组都在说明标题中提出的问题。带着孩子的三个女人代表着生命的开始;中间人群象征着青年时期的日常存在;在最后一组中,一位接近死亡的老妇人似乎和解并且屈服于她的思想,在她的脚下,有一只奇怪的白鸟代表无用的言语;背景中的蓝色偶像代表了高更所描述的“超越”。

“I am a great artist and I know it.

It's because I am that I have endured so much suffering.

If it had not been to pursue my vocation,

I would consider myself an outlaw.”

                                           Paul Gauguin

我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并且我知道这一点。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忍受了太多苦难。

如果我不去从事我的天职,

我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罪之人。

                                               保罗·高更

  为培养阅读兴趣,激发读书热情,提升精神素养,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以百年大图的深厚底蕴为基石,通过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研学活动,全力开创全民阅读工作新局面,吸引广大读者走进图书馆,爱上图书馆。与书籍同行,与阅读相伴。

 

 

 

 

 

 

[推荐] [打印] [关闭]
 
上一篇: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系列导读(三十九)
下一篇:鲁迅路外文文献分馆“最美图书馆”十一月活动周总结
 
  新书推荐  
沧桑·大连老镇 沧桑·大连老镇
对于大连人来说,革镇堡、牧城驿、水师营、登沙河、青……[内容]
黄昏里的男孩 黄昏里的男孩
《黄昏里的男孩》讲述了一个越界并过度惩罚小偷的故事……[内容]
Concerto in D major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Op.61(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61》) Concerto in D major for violin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于1806年创作的唯一一……[内容]
 Violin sonatas complete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Violin sonatas complete (贝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内容]
 
 
总机:0411-39662300  邮政编码:116012  传真:0411-39662300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长白街7号  版权所有:大连图书馆
辽ICP备05018088号